最勤勞的人了,從來沒有閒下來休息那會,一家人常年在田地裡勞作,除了父親的菸袋是個奢侈的消費品外,家裡都是活著的必需品了。可每一年除了提留和公糧,就只能算計著過了。況且還有弟弟在上學呢。所以在張起看來。三年的師範生活太漫長了,他早就想參加工作了,他不知道工作之後的工資是多少,但村裡的人都說他吃國庫了。張起覺得這些都無關緊要,他需要的是份理想,他需要桃李滿天下,他需要教育因為他而改變。
到了老家的時候天已經很黑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進村之前他都有種“宿命”的感覺,特別是在晚上,在昆蟲的叫聲中,在偶爾誰喊叫孩子回家的回聲中,一切都好像是命中註定的,自生自滅。他不知道村子裡面的人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養家餬口,望子成龍,是他們活著的理由,嗩吶聲中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新人,也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老人。人們不願多想外面的一切,有地種,有飯吃就行了。他是村子裡走出的第二個中專生,在村子裡是個人才了,所以張起也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總覺得家鄉也很需要他,遠遠的看見自己 的家裡亮著的燈光,張起的眼淚也就在眼眶裡開啟了轉轉,忽然很想看見自己的媽媽,很想告訴父親,我回來了,我畢業了。
第二章:初識金錢
第二天,天剛亮,張起就簡單收拾了一下去學校了,週六,學校還上半天的課,他要去提前備課,去請教老教師,去熟悉學生,去收拾宿舍………。
透過二天的準備,張起終於盼來了星期一,學校安排他帶初三的語文課,做一班的班主任。張起覺得自己是飛進教室的,等站到講臺上。面對著幾十雙眼睛,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心裡想說的話太多,不知從哪裡開口,甚至都有種想哭的感覺。幾分鐘後他才鎮靜下來,拿出了事先備好的課。第一節課就這麼糊里糊塗的過去了,原來上課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轉眼,知了的叫聲越來越稀少了,學校東面的山上的霧也漸漸多了起來。這個週末張起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的屋漏雨了,不能再將就住了,父親說也不能再修繕了,要拆了從新蓋,蓋新房子可是件大事,是需要好幾千元的,有時候村裡人一輩子也攢不夠蓋幾間屋的錢,張起也知道家裡的房子多少年都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外面不下了,屋裡還在下。早也有這個想法。可怕父親傷心,因為家裡沒有錢,現在父親說了,他就對父親說蓋吧,缺多少錢他想辦法,父親請好幾個人精打細算了一晚上,對他說:要不咱不蓋了,還缺二千元呢。張起雖然有思想準備,但還是嚇了一跳,二千元,那是他將近二年的工資啊,前幾天,他剛剛給二叔借了伍百元用了,二叔這麼多年沒少幫助他們家,最近二叔的孩子剛剛超生了二胎,罰了好多錢,左鄰右舍的都借遍了,他能不幫這個忙嗎。哪裡弄這二千元呢,張起這幾天有事沒事就盯著腳踏車犯愁。他也一直想給自己買輛腳踏車,這輛太破了,在路上經常是邊修邊走,很耽擱時間,上週和同學去縣城看了,他看中了一輛鳳凰牌的,要二百八十元,三個月的工資就差不多了。腳踏車的事是不能再想了,面前的事要緊啊。最後,他決定去找學校的會計談談。
會計姓張,總呆在他的會記室裡不願出來,有時候會在操場鍍著慢步,永遠一付沒有睡醒的樣子,別人都叫他“社會通”,放學後,張起發現會記室裡就張會記一個人,便偷偷溜了進去。
張起在會計室站了一會,張會記只是瞟了他一眼,沒有抬頭,始終在撥打著那又大又響的算盤。
“有事啊,小張”,老半天,張會計沒有停下手裡的活計,問了一句。
“是的,張老師,我找您有點事情商量”。
“說吧,咱自己爺們,沒有外人,什麼事?”
“我想找您借點錢用,”張起木訥著。
“借錢,你小青年借錢幹嗎,想結婚啊?”張停下了手上的動作,抬起頭,睜大了眼。
“不是,家裡蓋房子,還缺點,學校的錢不是在您老人家這裡嗎,我想先借點用用,從我工資里扣著還不行嗎?”張起鼓足了勇氣。
“什麼,學校的錢你能用啊,這事你得問校長。”張會記合上了面前的本子,站了起來,慢條斯理地說。
過了一會,張會計走到他的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說:“學校也難啊,就那麼點學雜費,筆墨紙張,笤帚,掃帚的一買。就什麼都沒有了,好多老師在我這兒借過錢,真的沒有錢可借了”。
張起從會記室出來後,沒有回自己的宿舍,他在東面的山上漫無目的的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