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遺憾的是,實際生活中敢於邁步進入獨立王國的女性為數甚少。大部分女性還在固守陳舊的觀念模式。她們似乎對生活並沒有多少激情,她們更熱衷於扮演溫順的女孩的角色。她們為什麼不涉足禁區?讓她們去做一般人認為是不道德的事為什麼會困難重重?在許多男人看來是極為普通的事情,為什麼在女人看來就是那樣的大逆不道?

女人的內心世界具有一種頑固的恐懼感,她們害怕哪怕破壞一點點的規矩,就會給她們帶來懲罰。她們總是在想,別人會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別人的行為舉止是怎樣的?他們是不是更喜歡乖女孩和聽話的女孩? 。。

發現真正的自己(3)

很多女人默默地放棄了很多能給她們帶來歡樂的東西,而她們真心想要得到東西,卻很少能得到。造成女性捨棄自身慾望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就說孩提時期吧,給孩子餵奶的方法對孩子以後的行為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在餵奶的方法上,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當然,孩子將來長成女孩還是男孩,這是一個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過程。但是恰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女性的依賴性以及逆來順受的性情是怎麼形成的,它們為什麼會那麼頑固地附著在女性的身上。

在過去的15年中,對這個過程的分析有兩種心理分析模式,這兩種模式都分析了女性的自謙是怎樣形成和怎樣保留下來的。透過分析表明,女性陷入僵化的生活模式之後,就很難從這種有害無益的模式中解脫出來。

要想弄明白女性生活中的各種衝突,就必須認識她們的關鍵癥結,這就是後天的依賴性。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依賴性”這三個字來加以說明。例如,汽車輪胎爆了,女人立刻就會感到手足無措,她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換輪胎。再舉一個例子,有很多女人遭到丈夫毆打,她們沒有勇氣離開自己的丈夫,表現得非常依賴。馬丁·塞黎克曼是最早提出後天依賴性理論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指出,緊張型的心理障礙如憂鬱症和恐懼症也應當看作是依賴性反應。各種不同的生活閱歷都有可能導致自己對自己產生不信任:“我是無論如何也幫不了我自己的!”這種想法誘發了恐懼症和憂鬱症。人在什麼時候會感到手足無措需要依賴別人呢?就是在感到自己駕馭不了生活中的某種場面或局面時。真的出現這種場面或局面時,關鍵並不在於現實是怎樣的,而在於人對自身能力的看法是否以自信為基礎,敢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對事情的圓滿解決產生影響。如果缺乏這種自信,其結果必然是:沒有行動能力。

依賴是一種後天獲得的心態,完全可以避免

預感自行實現說認為:一個事件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這之前已經存在有相應的期待。如果要給預感自行實現說下一個精確的定義,或許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在內心中對未來的某個事件形成了某種期待,那麼這就意味著他會不由自主地為這個在未來發生的具體事件做出相應的準備。當然,這個過程大多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展形成的。舉個例子,我害怕考試,這個時候學習起來就會頭腦發熱,沒有條理,這就給臨場答錯題或頭腦突然放空創造了前提,這樣一來,不及格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接下去的結果必然是:對考試的恐懼更加強烈。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會怎樣呢?

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我的期待是成功),學習目的明確,精力集中,全身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因此感到很泰然,也很自信,這就等於為成功提供了前提,於是透過考試的可能性大增,接下去的結果必然是:期待獲得新的成功。

後天依賴性和預感自行實現會相互交織、互為補充。如果一個女人認為自己在技術方面缺乏才能,那麼這個想法很有可能早在兒童時代就已經紮根在她的腦海裡。我們拿給汽車換火花塞為例:潛意識已經告訴這個女人,她換不了火花塞,但是她還是去換了,不過並不是真心想辦好這件事,而是半心半意。在換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不具備足夠的知識,使用的工具也不順手,一會兒手指給螺絲帽卡住了,一會兒又把哪樣東西給弄斷了。看到那麼多的電線,不知哪根對哪根。這個時候,潛意識中對依賴的期待會突然被激發起來,得到證實。儘管她的確努力了,但是問題沒有解決。早期紮根在潛意識裡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便會被激發出來,女人會更加強烈地懷疑自己的能力,更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技術。在她的內心中,能否掌握技術這個議題這樣就算是徹底了結了。她在將來會怎麼樣呢?需要幫助,需要依賴。自我造成的無能為力由此被蓋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