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但如果他人不準時或偷懶,或沒有主見,你不必照顧他。健康的成年人之間應該彼此坦率,有能力尋求和解。在一個成年人沒有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向他提供照顧,等於是在剝奪這個成年人的自主行為能力。 你敢於勸別人置之不理嗎? 在如何實現個人意志的訓練課上,我建議學員學習如何對別人置之不理。通常,對異議不作出反應是很難的。敢於用不屑一顧的眼神回敬諸如“女人見識”之類的愚蠢的評論,用不加評論的方式對付他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 用聳聳肩的方式漠視他人無恥的含沙射影,許多人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你不想為瑣碎的事情消耗精力,有一個策略很管用:凡是和你的談話內容沒有直接關係的東西,一律不予以理睬。最多隻是簡短、生硬地回敬一句:“這和我根本不是一個水平! ”然後迅速重新回到實質性的內容。 在一次爭吵中,有人想打亂一位女記者的思路,就問她:“你到底學的是什麼?”她簡單、乾脆地回答:“這個問題留到星期天!” 你開始不理睬別人時會被認為目空一切或態度冷冰,也許會遭到激烈的抨擊。泰然處之,不予以理睬。這些指責只是表明你的戰略可能起了作用。
發火挺好
“爭吵就像雷雨一樣 ,可以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儘管每個女人都知道這句名言,但卻很少利用這個淨化作用。人的內心世界就如同一個鍋爐,如果人一整天或整個星期都感到生氣、挫折或失望,那麼鍋爐內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每次開啟閥門,就如同發生了一次小型的爆炸。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一個很實用的技巧,可惜常常被忽視了:只要小煩惱在心中鬱積,就必須說出來。內心的緊張程度應當能聽到、看到、感受到。每一個委婉的表達可能就是屈服或掩飾。 人們通常認為攻擊是一種禁忌,對女人來講尤其如此。發火是一種無法抑制的、用語言表現出來的強烈感受。這是一個強烈的訊號,也是一種強大的能源,而我們總是忘記這點。女人非常忌諱攻擊,因此她們剝奪了自己的許多力量,而去做不該做的事:否認自己的感受。攻擊或發火就如同飢餓、口渴或寒冷,很少能被剋制住。只有一個解決的辦法:一旦有想攻擊的感受,就作出相應的反應。這就如同我餓了就要吃,冷了就要穿暖和些一樣。
如果我生氣或想攻擊,就要考慮一下在怒火的背後告訴了我什麼:
●具體是什麼讓我生氣?
●我受到傷害了嗎?
●有人給我製造麻煩了嗎?
●我沒能將我的願望付諸實施?
●誰的錯?
重要的是將攻擊性的感受當作力量的源泉。 發些火是很正常的事,但要抱著積極的目的。如果你想提出要求,想貫徹自己的意志,或者想拒絕別人的請求,那麼應該合理掌握髮火的火候。 發火或攻擊都要有分寸:如果你想增加力度就得聚積內心的力量,看清楚什麼讓你生氣。如果你感到怒火可能會讓你的行動失控,那就冷卻一下你激動不安的心情。深呼吸,走幾步路。 接下來,目標明確地投入你的能量。剋制攻擊的情緒也許最有害。你不僅會因此浪費你的能量,而且被剋制的攻擊往往會調轉方向,在你的內心世界中積聚起來,某個時候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無法控制,或者使你因壓抑而生病。 因積鬱而產生的情感爆發會決定你發火時的表現,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形式,是你助長了這種有害的力量。如果你在怒氣的苗頭剛剛出現就察覺到,並且把它看作是一種訊號,你就會從中產生樂觀的能量。它和暴力、傷害及敵視他人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強大的、積極的和有目的的。它表明某個人具有強大的反抗精神。它向對手錶明:自己的不滿是件多麼嚴肅的事情,自己受到的傷害多麼深,或者自己要求改變的意志是多麼堅定。有的放矢的攻擊可以為你提供能量、指明出路、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瑪麗是個性格安靜、平和的女人,50歲。“幾十年來已經習慣於保持沉默。”然而內心的矛盾並沒有減弱。她守寡單身,把自己的寶貝兒子給慣壞了。兒子根本不用說,瑪麗從他的眼神中就知道他要什麼。她需要我給她出主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成功地爭吵(5)
“他一直住在我這裡,帶不同的女友回家,我對他來說更像是個好管家。”
——“你跟他談過讓他搬家嗎?”
——“沒有。”
——“向他指出過,他把你錯當管家讓你很生氣嗎?”
——“不,沒有認真談過。”
——“你想跟他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