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意在一座學校的禮堂演一場“絳州鼓樂”給我們看。“絳州鼓樂”我心儀已久。開場的《楊門女將》就叫我熱血沸騰,十幾位楊氏女傑執槌擊鼓,震天動地。一瞬間把沒有暖氣的禮堂中的凜冽的寒氣驅得四散。跟下來每一場演出都叫人不住喊好。演出的青年人有的是當地的專業演員,有的是藝校學員。應該說這裡鼓樂的保護與弘揚做得相當有眼光也有辦法。他們一邊把這一遺產引入學校教育,從娃娃開始,這就使“傳承”落到實處;另一邊將鼓樂投入市場,這也是促使它活下來的一種重要方式。目前這個鼓樂團已在市場立住腳跟,並且遠涉重洋,到不少國家一展風采。演出後我約鼓樂團的團長聊一聊,團長是位行家,懂得保護好歷史文化的味,又善於市場操作。倘若沒有這樣一位行家,絳州古樂會成什麼樣?由此聯想到光村,光村要是有這樣一位古建方面的行家會多好啊!

相比之下,新絳的年也是問題多多。

轉天一早,當地的文化部門將他們儲存的新絳年的古版與老擺滿一間很大的屋子。單是古版就有近二百塊。先前,新絳的年見過一些,但總覺得它是古平陽年的一個分支,比較零散。這次所見令我吃驚。不單門神、戲曲、風俗、嬰戲、美人、傳說等各類題材,以及貢箋、條幅、橫披、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