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為什麼不把春節的七天假期前挪一天從大年三十放到初六?這樣,人們既可以把除夕過得更充分、更從容,也更盡興,還可以割掉年假中那條無用的長尾巴,使整個春節緊湊又飽滿。

如今,我們已將春節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遺產不同於藝術遺產。藝術遺產的傳承者是藝人,節日遺產的傳承者是全民。這個遺產的保護是設法使大眾永遠把節日過得有滋有味。那就首先要遵從文化的規律,順乎民情表達,合乎年俗內,才能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真正的弘揚。

理論要支援田野

首先要表明,這不是一般意義的學術會議。在我國,關於民間美術分類的專門的研討似乎從來沒有進行過,那麼今天為什麼要拿來研討?說到這裡,就必需面對當今民間文化的學術現實

近兩年,民間文化的學界一個重要的動向是重燃對田野的激情。書店裡,展示各種田野調查成果的出版物層出不窮;在獲得全國性的民間文化“山花獎”的理論著作中,優秀的田野調查的作品也日見其多。這表明愈來愈多文化學者投入了這場旨在摸清文化家底的普查運動,從書齋走入田野,去擁抱那些瀕危的文化生命。然而,在這樣令人鼓舞的文化形勢下,卻存在著諸多令人堪憂的問題。

首先是專業研究隊伍十分薄弱,不少民間文化領域根本沒有從事研究的專業人員。許許多多民間文化事項不論是獨特的民俗還是卓越迷人的民間藝術還是學術的空白,甚至從來沒有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比如古民居這樣博大的民間遺產,直到今天還只是為建築學家們關注,而沒有民俗學家和人類學者的涉入。它們是我們的盲點和盲區。因此在現代化狂潮中,大批古民居、古村落和城市的歷史街區被推土機推去,徹底消失,我們卻渾然不覺。進而言之,在很多民間文化門類中,至今沒有公認和通用的分類法。最嚴重的門類是民間美術。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不同,民族眾多,長期歷史形成的文化板塊錯綜複雜,民間美術繽紛多樣,不可勝數。然而民間美術的分類卻一直模糊不清,亂無頭緒。長期以來,學者們或依從習慣,或自行其事,對於這個基礎性的問題只有不多幾位學者做過專門研究,但沒有得到深入研討並被普遍認可,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對於千頭萬緒的民間美術全面和總體把握與認識。而長期以來,民間美術的研究置身在美術研究和民俗學研究中間的夾縫裡。民俗學主要物件是民俗與民間文學,對民間美術關注甚微;而美術界一直把民間美術放在主流之外。民間美術研究處境尷尬,人員很少,力量薄弱,無法建立起嚴謹的理論體系。這樣,當我們用以應對當前普查所得來的中華大地上極其豐富和浩瀚的美術現象時,必然捉襟見肘,力不能支;換句話說當我們把從田野普查之所獲蒐集起來時,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分類法來進行整理,最終只能還是各行其是,其成果必然就會參差不齊,繚亂無序。這就是最近我們要進行一系列民間文化分類研究的緣故。

應該說,是田野普查,是民間文化本身要求或者說是逼迫我們用理論支援它。如果理論總是遠離物件如果最後都不能回到物件本身,甚至不能解釋物件,這種理論只是一種書齋的奢侈而已。

當前,民間文化的研究正在活躍起來,這是數十年來未有的景象。究其緣由,乃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必然。面對全球化的霸權,各民族的文化全都身陷危難;全球化的本質是消解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而各民族自身的精神傳承依靠的正是自己獨有的文化。因此,一旦人們對此覺悟,產生自覺,民族民間文化就必然成為全社會的文化焦點。中國究竟是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在全球化席捲而來時,並沒有需要太長時間就深切地關注對自己文明傳承及其保護等一系列重大的問題了。

但我們必需清楚,民間文化是在它危亡之時受到關切的。所以,我們首要的工作是搶救和保護,工作的前提是普查。普查包括摸清家底的調查和分類化的整理。其實這些工作都是學術性很強的工作。故而我們的學術研究和學術理論首先是支援田野的調查工作。沒有可靠的堅實的理論和學術的支援,田野成果便會良莠不分,年代不明,價值不辨,並全部混雜一起。民間文化與精英文化的一個很大的不同是,精英文化歷來一直有鑑別和著錄,分門別類,井然有序,而民間文化至今仍是落英滿地。我們普查的最終目的是使這“中華文化的一半”民間文化像精英文化那樣整理出來。如果沒有理論和學術為後盾,最終一定是雜亂無章,事與願違。

為此,民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