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Mobilier)和修建聯邦太平洋鐵路的騙局。《鍍金時代》不只是一本一炮走紅的暢銷書,後來還被改編成了轟動百老匯的戲劇,在全國巡演。小說的篇名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騙子們超常的偽裝,以及作者在人物塑上的敏銳洞察。
賽樂斯(Sellers)上校是馬克·吐溫和華納塑造出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純牌美國式騙子形象。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樂觀主義者,一個頗有感染力與迷人魅力的騙子,在他施用魔法欺騙別人的同時甚至能讓自己也走火入魔,他投機取巧的花樣絕無重複,尤其擅長設計土地和鐵路騙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利益最大化是騙子天然的基本動機,利益最大化也是他的同胞們永遠不斷翻新的美夢。賽樂斯上校既有誇誇其談的本事,又能夠狂熱地相信自己荒唐絕倫的計劃。他為美國人開列出了天真爛漫的狂妄自負弱點的總目錄。他想用純真的熱情來預先幻想奢侈富足的生活,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生活在悲慘的現實困境中。這種情形形象地反映了剛愎自用的主觀樂觀主義以及天然的熱誠,它衍化為國民的性格特徵並且讓人們如此輕易就落入別人的圈套。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犧牲品堆積如山:*遭到了玷汙,工人沒有了工資,他們只能聽天由命,夫妻、家庭、鄰居之間的親密感情遭到了出賣或者陷入了沉默,這都是騙子造成的間接危害。
在華爾街接下來的歷史中,絕不可能擺脫自己騙子的形象。這種情況在1929年大崩潰以及此後的經濟大蕭條期間顯得特別真實。這些事件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在長達一代人的時間內,華爾街都處在嚴重的不信任的陰影當中。它之所以揹負著這個罵名,是因為它在20世紀20年代經濟景氣時期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像擠牛奶一樣擠幹了公眾的信任。
奸猾騙子(11)
爵士時代的騙子可以分為兩種。有些是查爾斯·龐齊式的。他們出身卑微,白手起家,和摩根家族、貝爾蒙家族以及塞利格曼家族這些老牌貴族精英的世界有著雲泥之別。龐齊從前是一個蔬菜販子,之後還印過假鈔,幹過走私,模樣瀟灑,口齒伶俐。他在美國輝煌的初次登場表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編造的故事非常簡單:投資者借給他10美元,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而他則承諾90天之內返還15美元。許多人排隊參加他的理財計劃,他解釋說他將用客戶們的錢投資買空國際郵聯公司在海外的回撥電話優惠券,然後到世界各地的市場去兌換現金,由此就可以利用外國貨幣的幣值波動賺錢。資金迅速流入,每週資金流量達到了100萬美元。龐齊購買了漢諾威信託公司(Hanover Trust pany)的控股權來增加他的流動性,並且獲得了金融業務的合法性。他搬進了一處豪宅,每天開著一輛花裡胡哨的“自動推力車”四處閒逛。到了1920年初夏,他已經名聲大振了。在夏天結束時他因為欺詐入獄,直到1934年才被釋放,然後出國到了義大利,當上了法西斯政府的一名小官員。1949年他在里約熱內盧去世,這時他已經是一個叫花子了。
還有一些像龐齊一樣的外國人,他們與華爾街的關係更加緊密。“火柴大王”伊瓦爾·克魯格(Ivar Krueger)是瑞典人的偶像,也是20世紀20年代中歐國家爭相擁抱的金融救星。他是一個巨人,其帝國擴充套件到了全球各地。一個又一個國家為了換取保命的貸款而授予他火柴專營權。克魯格與托爾公司(Krueger and Toll)的股票到處都可以上市交易。可是,在經濟崩潰之後,它們全部化為灰燼,克魯格王國依靠的是造假和欺詐,僅偽造的債券就達到1億美元。這種情況並沒有被粗心大意的投資銀行家們覺察到,這些令人尊敬的投資銀行包括李(Lee)與希金森(Higginson)。克魯格於1932年在巴黎自殺。
邁克爾·米漢(Michael Meehan)是一個愛爾蘭的暴發戶,野心勃勃的愛爾蘭投機商群體中的骨幹分子之一,其他愛爾蘭投機商還包括“大賣”本·史密斯(Ben Smith)和約瑟夫·肯尼迪(Joseph Kennedy)。米漢曾經是一名劇院戲票的代理人,每當百老匯有叫座戲劇演出時,他總能夠為傲慢的華爾街客戶弄到靠中間通道邊的座位票,起初他因為這一點給人留下了印象。後來,他走運了,在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股票上操縱著一個內幕交易活動。在股市崩潰之後,他繼續從事操縱市場的黑莊活動,這種活動甚至持續到了證券與交易所事務監管委員會成立之後,因為他當時假裝精神失常從而逃避了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