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大喜事,大好事!曲部長的建議太英明瞭,我馬上安排,照向彬書記的意見辦,明天就見報,加編者按全文轉載。”
放下電話,張嘉緱按鈴叫來隔壁的文書,吩咐她取來當天的《人民日報》,翻到理論專刊。果然,通欄大標題顯赫地刊登了署名魏東的一篇長文,看樣子足有四千字,佔了大半個版。文末還有一行小注,說明本文轉自《中央黨校學報》,作者是*A市市委書記,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進修班學員。
一看題目,張嘉緱的頭就“轟”的一聲幾乎暈過去。這篇文章他太熟悉了,一個月前,市委黨校科研處的處長前來找他,拿的就是這篇文章,不過當時署的卻是梁吾周的名字。科研處長說,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馬上就要全面鋪開,黨校作為理論研究部門,理應起個先導作用,梁校長的意思是先發點東西做做預熱,也算是拋磚引玉吧。張嘉緱仔細看過文章,暗地裡承認確實寫得不錯,但他卻把它壓了下來,理由是全市性的教育活動尚未啟動,需要市委先確定宣傳的基調,此時發表這樣的文章為時尚早。
第十五章 楊柳河溫泉療養院(3)
張嘉緱一陣心煩意亂,走到窗前,推開窗戶,雙手叉腰向遠處望去。太陽快要下山了,東邊的丘陵地帶一片蒼翠,被一圈圈光暈籠罩著,顯得層巒疊嶂,意境幽遠。那片綠地面積很大,周圍環境優美,不少單位都看中了它的潛在價值,報社和黨校也都提交了報告,想遷址到那裡。後來市委和市政府專門開會研究,認為黨校建在那樣一個綠樹環抱、遠離喧囂的地方更加合適一些,於是決定在那裡建設新校區,將市委黨校整體搬遷過去。實事求是地說,報社記者需要經常下去採訪,交通是否便利是個重要考量,在那個偏僻的地方上班的確有諸多不便,畢竟有車一族還是少數。但張嘉緱心裡卻繫上了一個結,總感覺梁吾周處處與自己對著幹,而且每次都能佔上風,這讓他一想起來就不痛快。
眼下顯然人家又拔得了頭籌。張嘉緱想,前些日子梁吾周屁顛屁顛地跟著魏東進京,肯定是到中央黨校替上司疏通關係去了,不然的話,在中央黨校那樣高官雲集的地方,一個小小的地級市市委書記寫的東西哪能被學報看中?!又哪能擠上黨中央機關報的版面?!文章固然寫得不錯,但是能進到黨的最高階黨校學習的人,哪個沒有一班筆桿子,誰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來!可是這篇文章對魏東的意義卻是非同尋常的,張嘉緱知道,魏東參加的也是後備幹部班,同樣面臨著下一步提拔的問題,在這個關頭露這麼大的臉,遠比一個泛泛的畢業鑑定值錢得多。魏東當然會明白梁吾周付出這份心血的價值,對這樣鞍前馬後盡心盡力的部下,肯定是要有所回報的。
037
這個老狐狸!梁吾周只比張嘉緱大三歲,但張嘉緱還是這樣恨恨地在心裡咒罵他。可是罵歸罵,當務之急是趕緊想辦法補救,扭轉一步棋落後步步棋落後所造成的劣勢。市委宣傳部已經通知要轉載,那隻能照辦了,而且動作要快,要高規格,要大場面。張嘉緱左右思忖,覺得還是先和司徒向彬打個招呼為好,雖然曲路平聲稱已經請示過了。他知道這位副書記自恃有點資歷,一向對魏東不以為然,不事先過個話便貿然行事,儘管司徒向彬挑不出什麼理來,難保私下裡不會對自己有想法。
司徒向彬當然不會表示反對,反而說,這是A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報紙不但要轉載,還要配發個短評,號召全市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領會魏書記文章中闡述的重要觀點,並聯系本單位實際加以落實。這個規格已經超出了張嘉緱有關加編者按的設想,既然如此,那就大張旗鼓地幹吧!張嘉緱暗自佩服司徒向彬的圓滑與老練,明明是在做表面文章,明*裡想的不一定是這麼回事,卻說得一本正經,一副大局在胸、正氣凜然的樣子。
第二天,市報在頭版以初號字型通欄大標題的形式全文轉載了魏東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並配發了署名“本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特約評論員文章輕易不發表,只有為配合重大事件才由高層權威人士親自撰寫,一般認為是代表市委市政府的意見,被稱為“公開發表的官方檔案”。這篇評論員文章並不是上頭寫的,但司徒向彬在審稿時批示這樣署名,顯然也是做給魏東看的。
文章見報了,張嘉緱心裡卻高興不起來,不論自己如何表現,也是晚三秋的事了,魏東當然不會把這份“馬後炮”式的殷勤與梁吾周空前絕後的歷史性貢獻等同起來。他心情抑鬱地回到家,見劉子珺正在廚房忙活,便躺到沙發上,開啟電視機。A市新聞裡,播音員正朗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