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你的,到時候咱們令揚也有人幫襯著。”
三太太小胡氏的一番話,讓三老爺是被說服了,這三老爺對幾個庶出的兄弟也是不親近,甚至因為小時候和那幾位還有過矛盾,所以三太太的話是立竿見影,讓三老爺的不滿立刻給打壓下去了。
四房的四老爺和四太太想來都是個透明人,長輩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即使心裡不舒坦,也不糊表現出來,屬於老實人的範圍,四太太蔡氏也不會多嘴多舌說什麼分家不好,不公平的話。
五房的五太太安氏嘆道:“咱們五房的幾個小的都還沒有婚配,這到時候可如何是好?”
五老爺曾祥順說道:“分家了也有分家的好處,咱們只要給孩子們找個真心實意的人家,門第到不是什麼重要的了,只要孩子們過的好,那就一切都好。”五太太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不分家,也就是鎮國公府的名頭,能找個相對比較高的人家,只是自己這一房不是長房,到時候還是要分出去的,鎮國公府的名頭也不能一直用,而大哥和大嫂的人品也是好的哦,只要自己家有困難,肯定會來幫忙的,所以分不分家都是一個樣,分家就分家吧,這些年說實話,真是用的公中的錢大部分都是大房賺來的,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以除了二太太發了牢騷外,其他的幾房都在認真考慮後,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事實,而各房媳婦也通知給家裡人,讓他們到了日子過來見證他們分家,這也是為了公平起見。
鎮國公本身就是曾家的族長,找了族裡幾個輩分高,又德高望重的老人,把分家的事兒一說,有幾個也說了,既然父母都還在,分家了幹什麼?不過聽了鎮國公的理由,還是沒有說別的話了,畢竟這是嫡支的事兒,族長都同意分家,他們還能說什麼?
分家的時候,兒媳婦是不能參與的,就是鎮國公和幾個兒子,長子嫡孫曾令宣,加上各個兒媳婦的孃家兄弟們在一起,鎮國公把曾家的產業的單子拿出來,除了這鎮國公府和祭田,還有一些按照規定必須留給長房的產業外,其他的幾個兄弟加上曾令宣平分。這就是長房嫡長孫的權利,曾家的族規是這樣規定的,畢竟曾令宣以後可是要為整個家族服務的,所以分他一份是必須的,誰也不能說什麼。就是幾個媳婦的孃家兄弟也不能質疑。
莊子,鋪子,銀錢一一的平分,鎮國公說道:“這些都是祖宗們留給你們的,至於以後你們怎麼處理,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兒了,別坐吃山空就好。至於你們母親的嫁妝,那是她自己的東西,她想給誰就給誰,我也無權過問,現在你們誰要是想要你們母親的嫁妝,別怪我不認這個兒子。”
鎮國公世子和三老爺曾祥勳忙說自己不會。母親的嫁妝一般都是留給親生兒子的,所以沒有二老爺和四老爺,五老爺什麼事兒,所以這嫡出的比庶出的產業多,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庶出的兒子的生母一般都是丫鬟,本身都是奴婢之身,哪裡有嫁妝?能平分到父親的產業就不錯了。
有的人家,是把一半的家產留給大房,然後剩下的一半再讓幾個兄弟平分,也沒有人敢說不公平的,長房既要承嗣,也要照顧下面的兄弟,且承擔的責任最大,多分一些也是應該的。
所以所鎮國公世子算是很對得起兄弟的了。“我和你們母親自然是跟著你們大哥,如果沒有意見的話,就在這分家文書上簽字吧。”分家文書還需要至少三方面的見證人,然後像他們這樣有爵位的,到禮部也要歸檔一份,族裡保留一份,各家分別一份,保證不會有人弄虛作假。
別看剛才說的分家很簡單,這鋪子分到哪裡,價值幾何,還有鋪子的奴才,以後是不是跟著鋪子一起分,都是有講究的,這些處理起來也得好幾天,家產多的人就是花的時間比較多。
而因為五房的十爺和十姑娘還沒有定親,前面幾房的姑娘爺們都成親了,用的是公中的錢,所以另外按照舊例把這十爺和十姑娘的婚嫁所用的銀子給分了出來,這也算是公平。沒有人質疑什麼,就是李氏知道了,也不會說什麼。畢竟那點錢財她還不看在眼裡,雖然這公中的錢大部分都是大房的。另外幾房都用了銀子了,五房的十爺和十姑娘也不討厭,相反還挺懂事,給他們分了一份嫁娶銀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九姑娘,也是明面上按照舊例給了嫁人的銀子,當然分家後大房願意另外加銀子,那就是大房的事兒了,就像五房的十爺和十姑娘,如果五老爺和五太太願意另外給自己的兒子和姑娘多準備銀子,別人也無權干涉,畢竟已經分家了,誰也不能管各房的銀子怎麼用。
133、姐妹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