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雅趣什麼的。只是詩詞文章,林雪峰都是略略帶過,琴棋書畫之類他也從來不在眾人面前彰顯,有人偶爾問起,他就推辭道自己並不擅長此道。嗯,這些其實他也是會一些的,但若是放在這些古代正宗的文士面前,一下子就會露怯了。而作為幾代清貴書香世家培養出來的驕子,這些才藝是原來的‘林雪峰’本應該通曉的。好在眾人只當他生性不喜招搖,也沒人去勉強,林雪峰鬆了一口氣,也讓他冷靜地思考起來。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若是依仗著自己有領先幾百年的先進知識文化,就沾沾自喜地鄙視古人愚鈍無知,未免自恃太高。論到單個人的素質,你並不比古人強,只是,你站在無數人用心血和經驗教訓搭建起的高臺上,這高臺是科學技術,也是歷經波折發展起來的社會文明。人站在高處,自然就能看得深遠,高高在上,顯得出眾。所謂‘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不過是‘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便是闡明瞭這個道理。
日常和同事們交流中,林雪峰總不能一言不發,也不能只談論術數等格物之學,文士們對此也不是很感興趣。林雪峰見狀默然,他們可是古代很高層次的知識分子,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啊,眼中卻只知經義文章,一葉遮目,看不見這廣闊的天地!當所有人的追求都一致時,那情形真的讓人心驚。
一次議論學問時,林雪峰不經意間說起了幾句王陽明的‘心學’言論,比如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王陽明這位很特別的明代哲學大家,他一向是很敬佩的,當年也花費了時間去研究他的心學精髓,此刻拾些王大家的牙慧來狐假虎威。不愧是影響了文化歷史的大儒,流傳下來的名言和觀點,即使林雪峰怕惹來麻煩,只挑揀著比較平和的說了一二,也頗有讓人耳目一新之感,頓時引起眾人注意。眾人原來是覺著林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