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的學生相當多,其中報考鋼琴的竟佔一半,而被各個重點大學降分錄取的只有幾個人,被選中的機率真是太小了。如果你不喜歡彈鋼琴,單純為那50分去拼命,我看不值。”
男孩說:“您要是我爸就好了。我可說不服我爸,我不知道我得熬到哪一天……”
家長們對設計孩子的未來興致勃勃,孩子卻覺得苦不堪言。家長替孩子著急,替孩子花錢,替孩子受累,到頭來孩子非但不領情,反而感覺被愛得“死去活來”。
我們真應該冷靜地想一想,我們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孩子不願意學,不想學,不好好學,我們豈不是白花錢?
有位爸爸讓孩子學習特長,將來好在上大學時加分,前後花了兩萬多元錢,結果孩子不但沒有學出來,沒有考上大學,反而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每天只想著自殺。這位爸爸真是追悔莫及,寫信給我,求我救救他的兒子。
“替”和“逼”的背後是什麼呢?
虛榮。
過去人們在一起比吃,比穿,比錢多,比家用電器高階,現在呢,發展到了比孩子。比誰家的孩子上了重點學校,比誰家的孩子考了高分,比誰家的孩子上了父母期望的大學……把孩子學業上的成就當成裝飾品,當成向別人炫耀的資本。
前不久,我在一份家教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
在我國一個偏遠的小鎮,有一個小學體育老師,一心希望兒子能出國留學光宗耀祖。但兒子分數差了一點兒,失去了出國留學的機會。父親著急得不得了,到處託人找關係,想讓兒子早一點兒出國。最後,透過一箇中間人,交了2萬美金,終於把兒子“弄”到了美國。父親逢人便說:“我的兒子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