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國家主權與民族主義的意識歷來是世界政府理念的死敵,而世界統一貨幣的全部要害就在於廢除主權貨幣。貨幣發行權的問題,全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利益問題。貨幣如果不是一種權力,那麼我想像不出它究竟還有什麼可談的。

如果說世界統一貨幣的趨勢不可逆轉,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誰來主導世界貨幣。貨幣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分配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權力中最核心的利益,推行世界貨幣勢必要求主權國家將本國的財富分配權拱手相讓。

在一箇中國尚無法居於優勢地位的世界權勢集團的利益博弈格局中,是否加入一個別人主導的貨幣控制遊戲,將事關中國未來50年的國運,13億中國人的財富與之息息相關,這是所有中國的戰略決策中,最要害卻最不起眼的一個。

支配還是被支配,這是一個問題!

第一章 德國:國際銀行家的發源地

導讀

19世紀以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17個主要國際銀行家族,以荷蘭、英國、法國和德國為發祥地,逐步擴散到俄國、奧地利、義大利和美國,最終形成了對當今世界影響深遠的金融人脈骨幹網。

國際銀行家是這個世界上能量巨大的關鍵性少數群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的命運。在過去的兩百年中,這些家族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叱吒風雲,以這些家族為核心所形成的西方社會龐大和複雜的人脈關係網路,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和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潮起潮落的大浪淘沙之中,一些家族隕落了,但大多數家族仍然在今天發揮著重要甚至是關鍵性的影響力。

中國人對權力的人性歷史決不陌生,但對財富的人性歷史還遠不熟悉,讓我們從國際銀行家最密集的出產地德國開始這個曲折的探索歷程。

在普奧戰爭千鈞一髮時刻,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在普軍乘勝出擊即可能一舉攻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有利態勢下,竟然以辭職和跳樓為威脅,堅持放棄戰機。

在這場戛然而止的戰爭背後,我們會看見一個接一個國際銀行家的身影,羅斯柴爾德、佈雷施勞德、奧本海默……而這些若隱若現的身影之後,盤踞著一個個四通八達,縱向深遠且彼此勾連攀附的家族金融網路。他們相生相剋,一邊提攜協作,一邊鬥法設局。

這張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金權網路實質上在操縱、掌控和決定著歐洲錯綜複雜的國家內政外交、戰爭與革命、政權和陰謀。從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強勢崛起、德國統一程序、1848年革命、丹麥危機,到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無不與這張法力無邊的金權網路息息相關。歷史也在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際驚心動魄地演繹著。

誰是國際銀行家(1)

19世紀以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17個主要國際銀行家族,以荷蘭、英國、法國和德國為發祥地,逐步擴散到俄國、奧地利、義大利和美國,最終形成了對當今世界影響深遠的金融人脈骨幹網。隨著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浪潮席捲歐洲大陸,宗教勢力和封建王權逐漸衰落,舊的社會統治勢力集團趨於土崩瓦解,新興的資產階級迅速填補著社會權力真空。在工業革命所產生的鐵路、冶金、礦業、軍工、機械、通訊等行業的爆炸性擴張過程中,當歐洲列強勢力不均衡所導致的歷次戰爭爆發時,國際銀行家敏銳地把握住了歷史性的重大機遇,透過金融市場迅速為工業擴張和各國之間的戰爭籌集大筆資金,在獲得巨大而驚人的財富的同時,也對歷史程序發揮了重大的影響力。

財富的力量體現在對權力的腐蝕、對權力的渴望和對權力的控制上。國際銀行家在資本供應與需求對接的過程中,逐步控制了世界資本和信用流動的渠道,並制定了一整套遊戲規則。從霍普、巴林家族聯手到英荷同盟的確立,從馬利特、霍廷格等瑞士銀行家族的幕後運作到法國大革命的深入發展,從“高特銀行家”資助“霧月政變”到拿破崙給予其法蘭西銀行壟斷的慷慨對價,從巴林、維靈—莫里斯家族的跨大西洋人脈網到美國路易斯安那購買融資,從貝列拉、福爾德聯手挑戰羅斯柴爾德到法國“動產信貸銀行”的金融創新之爭,從佈雷施勞德扶持俾斯麥到維也納城下戛然而止的普魯士大軍,從鮑林、沃伯格家族挑動德皇威廉二世擴張到羅斯柴爾德刺激英國反制,從貝爾蒙特參與廢除林肯綠幣到賽利格曼家族策劃巴拿馬獨立,從阿拉伯人大起義到《貝爾福宣言》,從德意志帝國銀行私有化到製造1923年超級通貨膨脹,從納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