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無所有的農民,在極為惡劣環境下工作的工人,失業的手工業者及城市貧民階層。在封建專制力量的控制力日益衰微的情況下,工業革命的贏家不滿其政治權力與日益增長的經濟權力不相匹配,他們向統治者要求更多的權力。同時,工業革命的輸家更是對悲慘的現實生活積怨已久,這其中也包括猶太人對千餘年來的宗教和社會歧視的強烈反抗,這幾股強大的鼓動力量在爭取完全平等的公民權力和暴力革命等問題上形成合流。在一片貌似繁榮的工業化表象之下,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從1845年到1847年,歐洲許多國家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大片地區爆發饑荒。農業歉收,糧食價格猛漲,農產品銷售下降,導致農業信用規模縮減,就業機會下降。同時,歐洲工業從1840年起開始陷入停滯,特別是鐵路建設速度基本喪失增長,工業信用也出現緊縮。兩種緊縮的力量聚合起來造成了1848年歐洲眾多地區的經濟蕭條。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以來所形成的穩定局面,在經濟收縮的巨大壓力之下已經出現道道裂縫。
在觀察到歐洲各個資本市場普遍存在的資金緊缺現象後,亞伯拉罕·奧本海默已經預感到一場重大危機的來臨。
1848年2月,法國巴黎的股票市場崩盤,醞釀已久的革命終於爆發了。人民的怨恨和資產階級的奪權衝動促使社會積怨的火山猛烈噴發。2月26日,法國的福爾德家族發來訊息說革命看來取得了成功,第二共和可能順利建立。過了僅僅兩天,新的訊息傳達情況急轉直下,變數叢生。3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