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電視呀!”

後來這位師母聽從同事勸告──不預先向先生報告,就自己做主、買了一臺電視機,放在客廳裡。

晚上,先生回來了,就拎著公事包走過客廳,又走進書房:太太為了吸引先生注意,就把電視機開啟,看起新聞報導。然而,先生也一直沒主動提及“電視機”的事。

這“老師太太”愈想愈氣,老公居然這麼“不聞不問”、對她“毫不關心”!而她若再不講話,一定會“別死”,真是氣死人了!可是,她心想:“當輔導老師的人,怎麼可以和先生大吵一架?太丟臉、太不理性了!”想來想去,這師母就想到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生氣憤怒的想法“錄下來”,再拿給老公聽,讓他知道“我在生氣”!

於是,這女老師就開始找錄音機、錄音帶,再聽聽看,舊的錄音帶有無重要內容?可不可以洗掉?確定好可以錄音時,這女老師就開始“清喉嚨”、錄音:“老公,我今天買了電視機,你看都不看,也不理我,不和我講話,很不尊重我!所以,我現在很生氣,你真是像木頭、笨豬一樣……”

卡!卡!女老把錄音機按停,因為講到這裡,她覺得自己的聲音好像“不夠生氣”、“不夠兇”,就把帶子倒回來,重聽一次。

可是,不重聽還好,女老師一重聽,覺得自己的聲音怎麼這麼“難聽”?老公聽到一定會“笑死了”!所以,女老師又重新錄一遍,而且必須注意到“語調和內容的修飾”:“老公,我買了電視,你為什麼都不理我、不說話?這是很不尊重我、很沒有同理心、很不知道讚美和溝通的表現,你知道嗎?你是不是不愛我啦?……”

卡!卡!女老師又按掉錄音鍵,再重聽一次,總覺得自己的聲音“有點沙啞”、“不好聽”,這樣老公聽了一定會“更嫌棄她”!不知道平常學生會不會也嫌她的聲音“很難聽”?就這樣,女老師錄了十幾次,卻挑不出一次自己“滿意”的聲音:而且,她仔細一想,先生“不買電視”與“不愛我”有什麼關係?先生“看書、做研究”與“不愛我”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要把它們“硬扯在一起”?為什麼自己要“沒事找碴”?想到這裡,自己原先的怒氣就消了一半,也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幼稚”!

後來,先生從書房出來,太太立刻問道:“我買了電視,你到底看到沒有?”“有啊!我看到了啊!”先生心平氣和地說。“那你為什麼不說話?要惹我生氣?”“沒有啊?我哪有惹你生氣?你買了都買了,我還能說什麼?你喜歡看電視就看,也沒什麼關係啊!”先生笑笑地回答。

最後,女老師把錄了十多次的“錄音帶”收起來,因為“太難聽、太可笑了”,不敢拿給先生聽。後來,女老師在課堂上把上述她自己的故事和學生們分享,也若有所悟地說道:“有時候,我們為對方的行為感到極度的生氣,氣得自己大冒肝火、怒不可遏,可是,對方卻不知道你在氣什麼?這樣,自己是不是很傻?”

《靜心一得》

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的行為未得到預期的“酬賞”,反而受到意外的“懲罰”時,會心生“惱怒”,而出現“攻擊行為”:就如同本文中“搶棉被”的夫妻一樣,先生興沖沖地要“親熱燕好”,希望太太能“附和”,沒想到,反而是得到“意外懲罰”,所以先生就更加憤怒。

假如他們夫妻本來就是在玩“搶棉被比賽”,夫妻兩人就不會那麼生氣、大打出手了。

不過,人在激動、憤怒時,最好能學習“轉換心情”,讓暴怒的情緒“換跑道”,就像上述女老師,生氣時,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寫寫“情緒日記”、或“閉上嘴巴”出去走走、跑步、看電影……等到情緒平靜下來,再來整理頭緒。如果我們看過自己生氣時張牙舞瓜、破口大罵、咬牙切齒的“尊容”,我們大概就不會愛上自己了!

讓怒氣,在柔軟筆尖中“磨逝”

*脫口而出的話,常具極大“殺傷力”

她氣得將可以用來形容先生的“負面詞句”,

都儘量地寫上──

“固執、不可理喻、自以為是、笨蛋、白痴、豬八戒、神經病……”

她氣呼呼地寫啊寫,

卻不知不覺地笑了起來……

身為家庭主婦,總有許多忙不完的家事:尤其是帶著兩歲的頑皮兒子,呂太太有時心裡真是煩透了。 “你不要一下班回來,就把襪子往客廳亂丟好不好?這樣小強在地上亂爬,會拿起髒襪子放在嘴裡亂咬,你知不知道?”呂太太生氣地說。

“好啦,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