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3。1
孔Kǒnɡ子zǐ謂wèi季Jì氏shì,“八bā佾yì舞wǔ於yú庭tínɡ,是shì可kě忍rěn也yě,孰shú不bù可kě忍rěn也yě?”
八佾是什麼?引得孔子這麼發火……
你也知道孔子在發火?
上次林震宇在作文裡寫:昨天媽媽的皮夾被小偷偷了,皮包上還劃了一道口子,小偷如此猖狂,是可忍,孰不可忍!丁老師在班上讀了!原來這成語出在這裡。
呵呵是啊,這是發火時常說的話。我們說八佾吧:那是古代一種舞蹈,八人一行,一共八行,八八六十四人一起舞蹈,所以叫八佾。當時的禮儀規定只有天子在場,才能舉行八佾
之舞;像魯國國君這樣的級別,可以享受六佾的待遇,至於季氏這樣的卿大夫,只能享受四
佾的待遇。
季氏越了兩級了,這還了得,犯上嘛。
所以孔子發火了,說:“季氏在自己家的庭院裡舉行八佾之舞,這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
就像我們校長在迎接客人時,鳴禮炮二十一響,再檢閱三軍儀仗隊一樣……
呵呵,這也是犯上啊。可在當時,孔子有什麼辦法,天下的形勢就是這樣,不要說國君
沒什麼權威,即使周天子的權威也名存實亡了。
不過我覺得孔子也蠻多事的,連周天子和魯國國君都不發聲音了,他急什麼?
這就是他對天下國家的責任感呀。
[造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小泉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好像一心和我們中國人作對,是可忍,孰不可忍!
八佾第三 3。2
三sān家jiā者zhě以yǐ《雍yōnɡ》徹chè。子zǐ曰yuē:“‘相xiànɡ維wéi闢bì公ɡōnɡ,天tiān子zǐ穆mù穆mù。’奚xī取qǔ於yú三sān家jiā之zhī堂tánɡ?”
●[小知識·三家]春秋後期掌握魯國政權的三家貴族,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都是魯桓公的後裔,所以也稱為“三桓”。三桓世襲大夫,後來日漸驕橫,甚至結夥篡奪政權,放逐國君。三家中,以季孫氏的勢力最大。
又是這些大夫,看樣子又惹孔子生氣了。這段話不好懂,你解釋一下吧。
《雍》,是《詩經·周頌》裡的詩篇。按照周禮,周天子祭祖完畢,在撤除祭品時,樂人會演唱這支曲子。這裡記載說——魯國的三家大夫舉行祭祀,在樂人演唱《雍》的
歌聲中撤除祭品。徹:即撤。
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