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ɡuān其qí行xínɡ。三sān年nián無wú改ɡǎi於yú父fù之zhī道dào,可kě謂wèi孝xiào矣yǐ。”

這是在評價一個兒子?

是的。孔子說:“父親在世時,要看這個兒子的志向;父親故世後,要看這個兒子的行為;如果三年不改變先父生前所行之道,就可稱得上孝了。”

哦,關鍵看父親去世後這兒子的表現。

因為當時的貴族家庭,爵位官職都是世襲的,兒子要到父親去世後才能掌權,也才能從行為上看出他對父親的真正態度。

總覺得這句話說得太絕對了……

孔子對孝的要求,就是這樣。可能在那個時代,人與人的關係太混亂了,為了權力財富,貴族家庭裡的父子之間時常明爭暗鬥、自相殘殺,他才這樣說的。

可不管怎樣,是非總是要分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學而第一 1。12

有Yǒu子zǐ曰yuē:“禮lǐ之zhī用yònɡ,和hé為wéi貴ɡuì。先xiān王wánɡ之zhī道dào,斯sī為wéi美měi,小xiǎo大dà由yóu之zhī。有yǒu所suǒ不bù行xínɡ,知zhī和hé而ér和hé,不bù以yǐ禮lǐ節jié

之zhī,亦yì不bù可kě行xínɡ也yě。”

又是有子——那個長得很像孔子的有若?

這個你倒記住了。

他說的先王之道是什麼?

就是古代聖明君王的治國之道呀……

這和我們沒什麼關係吧?

你又來了——治國處事之道,和待人接物之道差不多,有子在這裡講的,重點是“禮”的作用。

就是“和為貴”嘛,看到有人吵架,出來勸架的都說這個……

是啊,國與國、人與人都一樣,都有矛盾,怎麼解決呢?有子說:“禮的作用,可貴之處在於調和。古代聖明君王的治國之道,這一點最令人讚美;大事小事都照這個原則去做……”

和,就是和諧,和諧之美……

嗯,因為有“禮”的調節,社會才呈現了安定和諧的景象。有子接著說:“但是,如有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了調和而調和,不用禮來節制,也很難行得通啊。”

這是說,雖然“和為貴”,但還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是的。如果沒有“禮”,光是“和”也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講,你們同學鬧矛盾了,怎麼解決呀?

有時候糊里糊塗就過去了,有時候會吵架,先講道理,講不清楚,勸了也沒人聽,男同學火氣大了,就會打架……

這就是“有所不行”,你叫他們“和為貴,和為貴”,誰聽你啊,最後……

最後老師出面,大家都沒聲音了。

老師也不會光講“算了算了,能和就和”吧……

那不是和稀泥嗎。我們丁老師有時候還挺兇的,她會講道理,比如說——林震宇,你是男同學,要讓讓女同學;泰森,不管你有沒有理,先動手總是不對的,去向陳清怡道歉……

這就是“以禮節之”,用一些規矩來調節——男同學讓女同學、大不欺小、尊重長輩等等,都是“禮”,所以,雖然“和”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但也要用“禮”來調節。一味

求和,會亂套的哦。

哦,禮就是規矩……

[造句]

和為貴——武俠書中常有這樣的話:冤冤相報何時了,大家都在江湖上混,犯不著你死我活的,還是和為貴罷。

學而第一 1。13

有Yǒu子zǐ曰yuē:“信xìn近jìn於yú義yì,言yán可kě復fù也yě。恭ɡōnɡ近jìn於yú禮lǐ,遠yuǎn恥chǐ辱rǔ也yě。因yīn不bù失shī其qí親qīn,亦yì可kě宗zōnɡ也yě。”

當你託人家辦事或者簽訂協議時,要注意什麼?

守信用,這應該最重要了。

有子大概在這方面吃過幾次虧,所以很有感觸地說:“相互的信用如果接近於‘義’,承諾的話才會兌現;恭敬的態度如果接近於‘禮’,才能避免被人羞辱;有所委託,如果選擇親近的人,才是可靠的。”復:實踐諾言之意。因:依靠,憑藉。宗:指可靠。

什麼是“義”?

義,就是正當合理。有子在這裡總結了三條教訓: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