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力量不夠的;大概有這種人,只是我沒見到。”

古人都做不到,今天就更難了……

你是說,今人不如古人?

感覺上是……

。。

里仁第四 4。7

子zǐ曰yuē:“人rén之zhī過ɡuò也yě,各ɡè於yú其qí黨dǎnɡ。觀ɡuān過ɡuò,斯sī知zhī仁rén矣yǐ。”

什麼是“黨”?

古人說的“黨”,指同一型別的人。孔子認為:“一個人的過錯,一般都和他的同類有關。看一個人所犯錯誤的型別,就可判斷這人是否具有仁心。”仁,或作人。

這很難懂,什麼叫看一個人的錯誤……

是啊,對這句話,歷來有很多解釋。我們討論一下吧。生活中,是否有一種型別的人常

常喜歡作弄人,還有一種型別的人常常上當,好像改也改不了?

有,我們班級就有,陶思緯和胡菲,他們是同桌:那個陶思緯,功課很好,但有點呆頭

呆腦,胡菲經常喜歡想些歪點子耍弄他,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陶思緯好像也不會變得聰明

起來,胡菲很精的……

陶思緯的“過”,是老會上當;胡菲的“過”,是喜歡耍弄人——我們“觀過”,是不

是大致可以判斷他們是哪種人呢?

嗯——好像陶思緯比較“仁”,胡菲多少有點“不仁”。

我想,大概因為過錯是裝不出來的,比較能反映人的本性,所以孔子說,可以根據過錯

的型別來判斷人的型別——比如“仁”與“不仁”。

我覺得仁人都有點傻……

。 想看書來

里仁第四 4。8

子zǐ曰yuē:“朝zhāo聞wén道dào,夕xī死sǐ可kě矣yǐ。”

孔子說:“早上聽說了‘道’,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這個“道”是什麼?有這麼重要?

你問“道”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人生大道理吧。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糊里糊塗過日子,反正就是到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另一種人總在尋找什麼,總要搞明白一些

道理,解開一些謎,對他們來說,生命好像和這些問題聯絡在一起,不弄明白,這輩子就如

白活了一樣……

一旦聽說了,馬上就有大徹大悟的感覺,是嗎?我看武俠小說裡,一些武林中人也是,為了一部真經或從高人那裡獲得上乘武學的真諦,不惜拼個死活……

那是在武林中“求道”。對這些武林中人來說,若不能“聞道”,那是情願不在武林中混的。可見孔子這句話,對有所思考、有所追尋的人來說,會有感觸,對渾渾噩噩過日子的

人來說,一點感覺也沒有。

我目前是一點感覺也沒有。

到你“十有五而志於學”之後再說吧。現在先知道一下,這世上有些人,把“求道”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里仁第四 4。9

子zǐ曰yuē:“士shì志zhì於yú道dào,而ér恥chǐ惡è衣yī惡è食shí者zhě,未wèi足zú與yǔ議yì也yě。”

大概孔子的學生中,有幾位是農村來的,原來還挺純樸,可沒過多久,整個的行頭就變了,還熱衷於和大城市的同學討論名牌啊,服飾啊,美食啊……

我們班也有啊……

所以,孔子就講了,“作為士,既然有志於追求‘道’,如果還以衣食的粗劣為恥,那就沒必要和他討論什麼‘道’了。”

什麼是“士”?

就身份來說,孔子時代計程車,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屬於貴族的最低等級。但孔子所說的“士”意義很寬泛,更多是從品德、人格、文化修養上講的。簡單說,有責任感的知識分

子,都可稱為“士”;他們可以是讀書人,也可以是官員……

像孔子自己包括他那些學生,都可稱為“士”嗎?

是啊,他們都是……

現在的大學生、博士生、碩士生,也都是“士”嗎?

這個,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就是不怎麼同意?

看你問的。反正啊,孔子講的“士”,追求應該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吧。他覺得,一個人

如果太在乎衣食的粗劣或鮮美,說明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