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開銷,完成之後接著又必須到下一個城市進行同樣的工作。
儘管我的事業如日中天,但家庭生活的步調卻亂了陣腳,我急需取得某種平衡。當然,我的丈夫詹姆士在公司上軌道之後的最後幾年裡一直協助我處理人力資源公司的業務,但我們決定還是將事業告一段落,結束籌辦演講會的業務舉家遷居達拉斯,並在當地展開新事業,為籌辦演講會事宜或希望成為演說家的人們提供專業諮詢服務。
後來我進入了全美演說家協會在達拉斯的分會,並親身接觸了許多辛苦奮鬥的演說家,我知道自己可以幫助這些人包裝他們的想法並將其呈現在聽眾面前。就在從事這份工作的期間,我建構出一套轉折點理論。正如我在本書導論中所提,所謂的轉折點並不單單只是神來一筆或荒誕不羈的想法,而是上帝跟我們說的話、引導我們的方向,如果跟隨它,自然就可到達上帝所成就的地方並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
我的轉折點發生在一九七七年的一月十九日。如果我當時沒有依隨內心深處的渴望——跳下沙發前往書店,我的人生和現在將會完全不同;如果我沒有聽過金克拉的演講,我就不會聽從上帝在我心中激起的念頭,邀請金克拉到拉巴克演講;如果我沒有邀請金克拉到拉巴克,我也不會花上九年的時間籌辦勵志演講會;又如果我沒有籌辦勵志演講會,我永遠都不可能建立起專業的辦事處,為像金克拉這類想要改變其他人生命的演說家提供諮詢服務。
金克拉,我衷心地感謝你,是你讓我對自己產生信心。僅以此書獻上我對你本人和你人生最高的敬意。
第一部分珍·麥克拜倫:傾聽內心的聲音(1)
能夠接納自己,才能真正喜歡別人,並相信自己能夠得到成功與快樂;也惟有接納自己,才能產生動機、設定目標、並積極地思考。相信自己“應該得到”成功、快樂,這些東西才會屬於你。自我評價惡劣的人,往往只看到積極思想、設定目標在對別人產生重大的作用,卻看不到它們對自己的作用。
珍麥克拜倫離開賓州達比市費茲傑羅慈善醫院的手術室,徑自朝休息室走去。她的護士工作相當令人沮喪,於是她點起了一根香菸放到嘴邊,許多負面的念頭如烏雲般籠罩著她。她現在一天要抽上兩包煙,但這並不是她生活中惟一的不良習慣,除此之外,她還試圖利用暴飲暴食和過量的酒精來麻痺自己的不愉快,結果導致體重如吹氣球般地增加至兩百磅。
才二十出頭的珍心裡想著:很好,現在我跟只鯨魚一樣重了。
這時,小時候夢想要當醫生的記憶鑽入了她的腦海,以往只要一想起麥克拜倫家的孩子從來沒有人讀到大學,更別說是念研究生,她總會立刻將這段記憶揮開。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期,一個成年女子如果想走醫護工作的路,最適當的選擇就是念護校,所以珍收藏起自己的夢想,選擇了一般人認為該走的路。
當她進入護理界之後,珍很快地成為傑出的醫護管理人員,她甚至還去夜校進修並取得護理的學士學位。然而,她越往管理高層晉升,每天與病人接觸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大多數時間都負責行政工作。
她點燃了第二支菸,繼續想著:這真是夠諷刺的了。她在護理界所謂的成就,卻反而剝奪了她建立護士與病人關係的機會,這與她當初選擇進入醫學界的理由完全背道而馳。
珍非常不快樂,勢必要改變目前的生活,但是她應該做什麼樣的改變,又該如何進行呢?
一線希望某天傍晚,珍當時的男友杜克(後來成為她的丈夫)拿了一系列金克拉的錄音帶來給她,珍隨手就把它們扔在一旁。但說也奇怪,這一系列的錄音帶卻總會出現在珍的周圍,有時她一坐進車裡便發現一卷錄音帶放在錄音機的卡匣內;又或者一回到家裡就聽見客廳里正在播放金克拉的錄音帶。
原來,杜克是金克拉的忠實支持者。每當他準備播放金克拉的錄音帶時,他總會說:“這卷錄音帶很棒,你一定要聽聽看。”但珍根本不信這一套。
然而,漸漸地金克拉充滿希望的話語終於滲入了珍的心中,其中最令珍感到震撼的一段話是:“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現在的樣子或處境,無需過分擔心,因為你不會永遠受困於此,你的人生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你一定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好。”
接著她又聽到金克拉談論有關正確的心態:很多人都會說態度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關於這一點我完全同意。我認為態度是成長的起點,同時也是一種肯定的想法,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改變人生。無論你的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