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領薩摩、大隅兩國。
島津家久在會晤了豐臣秀長,商討完投降事宜返國後不久,於六月初五猝死於佐土原城,時年四十歲,使島津氏失去了最出色的將才。湊巧的是,六月十五,吉川元春之子吉川元長病死於日向,父子二人都病死於軍中,吉川氏卻未分得半寸土地,可能是因為元春一直反對毛利氏作為秀吉的馬前卒,而使秀吉心存芥蒂吧。
卻說天正十六年(1588)正月,奧州地區的大崎氏發生內訌,“獨眼龍”伊達政宗趁機派浜田景隆、泉田重光、留守政景率軍一萬冒雪攻入大崎氏領地,圍攻其本城 中新田城。面對大崎軍的殊死抵抗和嚴寒大雪,伊達軍攻城月餘卻毫無所獲,不得已於二月初二撤退。不料,就在撤退途中,家臣黑川晴氏 被策反,反擊並重創了伊達軍。佐竹、蘆名等伊達氏夙敵趁機聯合,再度從南部攻入伊達氏領地。政宗之母保春院是最上義守的女兒,由於政宗右眼失明,容貌不佳,因此她不喜歡政宗,而偏愛政宗之弟小次郎。趁伊達氏戰敗之機,保春院暗中聯絡最上氏當主、自己的兄弟最上義光,陰謀推翻政宗。
最上氏源自足利一族的斯波氏,是“奧州探題”斯波義兼次子斯波兼賴的後代,世襲“羽州探題”之職,居於最上川以東的村山一帶。最上氏曾依附於伊達氏,但在“天文之亂”後,脫離伊達氏獨立。最上義光可算是一個傳奇人物,十六歲時與父親最上義守暢遊溫泉,不料一天半夜遭山賊襲擊,義光不慌不忙,瞅準時機,拔出太刀斬殺賊首,山賊餘眾一鬨而散。但義守一向偏愛次子義時,雖覺得義光此舉機智勇敢,但認為他行事傲慢,欲廢長立幼(記於《羽陽軍記》)。長期的父子不和最終使義光發難,在二十九歲時誅殺親弟,迫使父親歸隱,搶奪了家督之位。但眾家臣對他的謀逆之舉極為不滿,領內的天童、上山、東根等城的城主,以及更遠些地方的伊達輝宗、北方的武藤氏、小野寺氏都虎視耽耽。面對眾多敵人,義光首先利用“和親”政策,聯合了天童氏的盟友延澤滿延,於天正五年(1577)消滅了天童賴澄,同年又消滅了東根氏。翌年,以 裡見越後守 為內應,義光暗殺了 上山城 城主上杉滿兼,奪取了上山城。不足三年,義光便穩定了領地。在內政方面,義光也頗有建樹,他拓寬最上川以方便行船,又開採野邊澤以挖掘銀山。在外交方面,義光先後降服了小國城、鮭延城,同時聯合佐竹、蘆名、大崎等豪族對付原先支援弟弟義時的伊達氏。天正十一年(1583),義光派人暗殺了莊內的尾浦城城主 武藤義氏,翌年又暗殺了谷地城城主白鳥長久。天正十四年(1586),義光率軍擊退小野寺氏的入侵。翌年,以武藤氏家臣東禪寺義長為內應,最上軍攻落尾浦城,迫使新城主武藤義興自盡。
在得到政宗之母保春院的來信後,義光起兵五千,宣佈支援大崎氏。面對內憂外患,政宗毫無懼色,採用“打一拳頭,再給一甜頭”的策略,首先恐嚇住弟弟小次郎,然後又像母親許願,表示要將本城山形城讓給小次郎。保春院志得意滿,馬上致信義光,使其斡旋調停矛盾,最後伊達氏和大崎、最上兩家議和。與此同時,政宗率兵南下,對抗佐竹、蘆名聯軍。見敵人已有準備,聯軍只得敗興撤出伊達氏領地。由於武藤義興的養子武藤義勝是上杉景勝治下的村上城城主本莊繁長的次子,在尾浦城被最上軍攻陷後,武藤義勝逃到越後的小國城,並向父親求援,本莊繁長遂同武藤義勝一起率上杉軍攻入莊內。東禪寺義長在受命管理莊內時,橫徵暴斂,招致百姓不滿,莊內各豪強對東禪寺義長這種買主求榮之徒甚為不齒,聽說武藤義勝領兵殺回,便紛紛投靠。上杉軍也在突破最上氏在邊境的兩座城池後,在大寶寺城、尾浦城之間三條河川流經的 十五里原 佈陣,迎戰東禪寺義長。由於內應洩漏了情報,東禪寺義長的偷襲遭到慘敗,溺斃於千安川的最上軍士兵不計其數。東禪寺義長、東禪寺勝正兄弟和草刈虎之助戰死,最上氏的尾浦城、大寶寺城也隨即失陷。義光連忙領兵接應,但為時已晚。
得知最上氏與上杉氏之間的衝突,秀吉向關東和奧州釋出了“惣無事令”。天正十七年(1589),秀吉的盟友上杉氏接管了莊內地區,最上軍退走。蘆名氏當主蘆名義廣是佐竹氏當主佐竹義重的次子,因此強大的蘆名氏已變成佐竹氏的附庸,而蘆名義廣的尖酸刻薄更遭致眾多家臣的不滿,一些人甚至暗通伊達氏,答應在伊達軍*蘆名氏時作內應。在與北方的大崎、最上兩家議和後,政宗準備與南方的勁敵蘆名氏一決高低,可秀吉的“惣無事令”卻讓奧州地區全面停戰。當時,關東和奧州地區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