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擁有財富,可結果也是並非都能如願一樣。而且有些反常現象,還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一個人要喝尿,別人一定會認為他腦子有了毛病。可是如果一群人,都爭著要喝尿,人可能就會懷疑自己的腦子出了毛病。前段時間有一家報紙報道說,一群人排著隊在公園門口爭購老虎尿喝,有的甚至還得走後門,這到底是不是怪事?這喝尿和古代“三人成虎”的故事頗為相似,說的或做的人多了,假的便成了真的。
智慧是什麼呢?工具書解釋聰明就是智慧。聰明即耳聰目明,耳聰即耳力聰慧、聽力敏感。目明,即眼睛明亮、目光敏銳,觀察事情清晰透徹。聰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強調了耳朵和眼睛的資訊收集作用。實際情況又怎樣呢?東周時期齊國和魯國打仗,魯國人曹劌幫助魯莊公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可是魯莊公一直也沒看明白,就問曹劌:“為什麼齊軍擂第三通鼓,你才下令反攻啊?為什麼追擊敵人,你還先看看齊軍車轍和隊形才同意追擊啊?”曹劌說:“我聽齊軍第一通戰鼓,士氣最足;第二通戰鼓,氣就鬆了一些;第三通戰鼓,氣已經洩了,所以敵人第三通鼓,是我們反擊進攻的最好時機。至於觀察敵人情況,是擔心齊軍有埋伏,我一看車軸亂七八糟,再看旗幟東倒西歪,我就放心了。”透過曹劌打敗齊國的事例發現,耳朵的收聽與眼睛的觀察,確實是聰明的一個前提條件。
人的智力狀況大約有四種,愚蠢、狡猾、聰明、智慧。愚蠢的人,即不知道事物來源,又不知所終的人。狡猾的人,即南轅北轍,離目的地越來越遠的人。聰明的人,即觀察仔細、思維清晰、判斷準確、決策果斷的人。智慧的人,即思想與行為一致,判斷與結果一致,並經過久久冥思苦想,終於大徹大悟,最終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智慧的人也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其實,人的聰明與智慧是應該有區別的,它們就像猿人的手與腳一樣,既有區別,又有重疊。
對於這四種智力狀態的人,人們最討厭和蔑視愚蠢的人,最懼怕和痛恨狡猾的人,最接受和尊敬聰明的人,最崇拜和熱愛智慧的人。
這四種智力狀態的屬性和表現,分別是什麼呢?就像地球只有黑夜與白晝一樣,人類智力的屬性也只有善惡兩種,與人於利(益)的謂之善,與人於害(損)的謂之惡。其中狡猾屬於惡,而愚蠢、聰明和智慧基本同屬於善。為什麼說愚蠢不屬於惡呢?因為愚蠢主要是由教育與遺傳形成的,並不一定是本質問題,因此應該暫時把它劃歸為善的陣營。而聰明屬於善的前提條件,就必須是善大於惡,也就是說聰明是善惡兼有,善大於惡。而智慧是一種絕對的善,這種善緣於本質,並非行為。應該說愚蠢的表現是,做事是既對自己沒好處,有時對別人也沒好處。也可以說是以不利己為主,損人時而有之。比如說典型的“掩耳盜鈴”、“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鄭人買履”等。聰明的表現是善大於惡,但聰明與狡猾很容易混淆,其原因就是它們認識問題的能力是相近的。區別是在於它們處理問題的方法,人們常常把私心偏重,做事損人利己的行為定義為狡猾。把私心輕,做事利大於弊的行為定義為聰明。聰明與狡猾之間由於環境、教育以及時間的推移,它們之間也存在相互轉化的可能。智慧的表現為利人利己,或捨己為人。
智力的四種狀態,完全是由認識與判斷所決定的。愚蠢人因為不能認識世界,所以常常說或做一些驢唇不對馬嘴的事情。聰明人因被世俗的利益所誘惑,因而不能大徹大悟。它們二者由於在性質上與智慧相同,區別只是像產品的質量有等級區別一樣,認識問題的能力有差別而已,因此他們被智慧所統一,只是時間問題。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狡猾是以私利為軸心,而智慧是以公義為軸心的。狡猾者認為唯利是圖是正確的。他們的信條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他們寧可讓十人、百人有損失,但不可讓自己損失一根毫毛。而智慧則唯義是從,唯道理而行,重視的是真理的得失,而非物質利益的得失。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論智慧(2)
人的智力狀態,尤其是歷史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必須經生活的各種方式表現出來,被人類、被社會、被歷史、被群眾、被未來所評價和總結。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南宋一代名將岳飛用毒藥害死在風波亭,留下千古罵名。秦檜不聰明,就無法爬到宰相這個位置,不狡猾就無法全身而退。你說你罵他,說等他死後掘他祖墳,說來世讓他下地獄,他根本不在乎。從哲學的角度講,秦檜是現實主義者,他所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