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連微笑時都痛。不過他對此已經很知足了,因為當年美國的牙醫不是理髮的兼職就是打鐵的幹第二職業,看牙如同上刑。

對華盛頓這種面部無表情綜合症,副總統亞當斯最為滿意。長期出使歐洲的亞當斯建議把歐洲王室的禮節引入美國,不僅要給華盛頓加上“尊貴的”之類的字首,還要對他鞠躬。這個建議在國會中遭到強烈反對,大多數人是覺得這種臭貴族的毛病不*,少部分人覺得還貴族得不夠,包括大科學家富蘭克林,吵到最後連能言善辯的亞當斯都認為歐洲皇家禮節不適合美式*了,華盛頓本人也不同意,說你們大家叫我總統先生就成了。這一段小插曲,讓*派們更加慶幸限制總統權利限制對了,否則真有可能出現華盛頓國王陛下了。

華盛頓有可能成為國王嗎?或者說他願意成為國王嗎?

最有可能的一次,是1782年大陸軍屯兵紐約,等待和約簽署。漫長的等待中,因為欠餉,軍心浮動,尼古拉上校上勸進表,被華盛頓當即拒絕了。這時候,華盛頓確實不願意當國王,因為六年征戰,他身心交瘁,只想回家過富家翁的日子。而且從客觀上也不可能,大陸軍即便全部支援他,也不過一萬多人,不是各州民兵的對手。聰明的華盛頓是不會犯這樣的低階錯誤的,因此留下了天下為公的美名。

除了時勢所然之外,還有個人的原因。勸進者要華盛頓當的國王不是朕即天下的*者,而是君主立憲的精神象徵,讓華盛頓天天忍著假牙的疼痛做英國國王那種傀儡,除了名聲好聽一些,實權還不如總統。這種有名無實的東西別人也許動心,放在華盛頓身上就不同了。

華盛頓家族自他爺爺開始,三代人都活不過50歲,他是第一個例外。在潛意識中時刻準備著見上帝,活一天賺一天,不去及時行樂,當個傀儡國王有意思嗎?國王和總統相比,唯一的不同是可以傳給子孫,然而華盛頓無後,國王的位子按規定要傳給他的侄子。辛辛苦苦一場,為他人做嫁衣裳,還不如換取蓋世名聲。華盛頓如此,他老婆更加如此,當第一夫人的八年,在瑪莎口中被稱為“丟失的年份”,她時刻想著回到波托馬克河邊的弗農山莊園去當大地主婆。

因此,在這樣的一份私心下,華盛頓義無反顧地天下為公。

華盛頓就職後,第一件大事是建立司法系統。憲法第三條規定了司法系統的大綱,但在華盛頓就職之前,美國沒有聯邦一級的法院。對於要不要三權分立,在當時還有很強的反對意見。支援州權為大的人們覺得司法系統很可能造成*,要求限制聯邦法院的權力。經過一番辯論,國會還是覺得應該透過聯邦法院來落實聯邦法律在各州的執行情況,否則別的不說,稅款還是收不上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份私心的天下為公(3)

凡事有先後,當務之急是找個總統,總統有了,建立司法系統的事就交給他辦了。華盛頓只能先光桿司令地組建司法系統,任命了一個首席*官,五個*官,算是有了最高法院,然後在每個州設立一個聯邦法院。

1790年2月1日,最高法院第一次開會,六名*官只來了一半:一位還在路上,第二天才趕到;一位病了;還有一位有意不露面,以示抗議——為什麼沒有選他當首席*官。

辦好這件事後,華盛頓趕緊組閣。

對於新生的美國來說,外交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首先要組建外交部。

今天的美國政府沒有外交部,外交事宜由Department of State,中文通常翻譯成國務院。美國的部級官員不稱部長而稱為Secretary,這個國務院的秘書就被翻譯為國務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相當於總理,實際上是外交部長。美國沒有府院制度,總統下面是各位部長,國務卿是排名第一位的部長,可是管不了別的部長。部之間排名取決於該部成立的先後,因為國務院第一個成立,所以國務卿是大部長。實權極大的國家安全部排在最後,誰讓它最後一個成立的。

美國的國務卿在世界上大名鼎鼎,但在美國國內就慘多了,因為美國百姓大多關心自己周圍的事,這種管外交的官員在百姓中沒什麼名氣。非得到以色列又炸巴勒斯坦了,美國人民才發現,哎呀,原來大部長是個女的非裔美國人。

為什麼不直接叫外交部,偏偏叫國務院,這不是故意混淆黑白嗎?這件事不要說你我了,連華盛頓也不明白。設立哪個部叫什麼名字不是由他這個總統說了算的,而是由國會決定。國會本來已經有了外交部,1789年7月21日,參眾兩院批准在此基礎上成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