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多了一隻鞋,一隻旅遊鞋……
大牙臉色驚恐,面如土灰,深吸了一口氣,慢慢的低頭看了看。這才發現在自己的左腳外側竟然多了一隻“阿迪”的旅遊鞋。大牙嚇的趕緊甩了甩腿,好不容易才把那隻鞋給甩了下來,竟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掛到了他的褲腿上,而他竟然還渾然不覺。
我們都驚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知道是從哪多出來這麼一隻鞋,而且悄無聲息的跟我們走了這麼久。
大牙驚魂未定,深呼吸了幾口氣,用手電往過照了照,突然就是一皺眉,衝我說道:“來亮,你看這鞋可有點眼熟啊!好像是棺床旁邊那死倒穿的呢?這牌子和款式可是一模一樣啊!”
一隻死人的鞋?!
現場變的更加詭異了,誰也不敢吱聲了,我們湊近看了看,果然那像與那棺床蜷屍腳上的鞋一模一樣,看到這裡,我就感覺一股涼意從腳底下“蹭”地一下就竄了上來,脖子後面冷風直冒,頭皮發麻。
我衝大牙和柳葉勉強的笑了笑,告訴他們,備不住是剛才跑的時候一不小心掛在腳上,一直沒有注意,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說完,我一腳把那隻鞋給踢到了旁邊,衝大牙一擺手,讓大牙繼續往前走,別在這兒耽誤工夫了。
大牙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什麼也沒說,吐了口唾沫,衝我倆打了個手勢,示意我們跟上,隊伍總算又是繼續前進了。
誰也不也吱聲,估計都是各想心腹事,這隻鞋的突然出現顯然打亂了我們的心境,本來就有些慌亂的心神,現在也差不多到了崩潰的邊緣,一種似有似無的絕望漸漸的籠罩住了我們。心裡都明白。我之所以那麼說也只是在安慰自己,腳下拖著一隻鞋,怎麼會沒有感覺呢?
就算是鞋子質量好,重量輕,但是在腳底下難免會有些磕拌,大牙不可能走了這麼遠也沒有發現,除非那隻鞋刻意在避免相撞,但是如果真的是那樣,那這隻鞋顯然有了意識,也就不是隻普通的鞋了。
我們屏氣息聲,一路向前,這條隧道曲曲折折,腳下的土也越來越有些鬆軟,顯然,這深處沒有多少人走動過。其實這條隧道哪怕是沒有盡頭也好,也算有個希望,總好過是個死衚衕,那時可真就心裡拔涼了。
走的有些壓抑,柳葉就提議大家說說話,聊聊天吧,這麼走下去,遲早會憋瘋的。
我和大牙笑了笑,就講起了當年我倆小時候去村裡的地上偷地瓜還有偷毛豆的事情,柳葉聽的津津有味, 我們一邊說一邊笑,氣氛總算是活躍了一些,心裡也覺的不那麼難受了。
我一邊走著就一邊琢磨,走了這麼半天,怎麼也該走了能有一千來米了,沒想到這條隧道竟然會這麼長,到底是通向哪裡,幹什麼用的呢?費了這麼大的工事,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我一邊走,眼睛就開始四外踅摸,突然我就發現有個問題,好像每隔沒有多遠,在腳底下都會有一個洞,洞口不大,沒有手腕粗,垂直向地下扎著,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我就叫住了大牙和柳葉,讓他們稍等一下,我這才站在這小洞口前,仔細的打量了一下,洞口顯然是用什麼東西戳出來的,洞壁平滑,深不見底。
大牙蹲下來看了看後,衝我一皺眉:“來亮,這會不會是洛陽鏟打的洞呢?”
洛陽鏟?我這才恍然大悟,我曾經見過地質勘探的人專門用過那種工具,打出來的洞的確和這個很像,好像比這個洞要大一圈,但是這麼平整光滑的洞,肯定不是什麼動物打的洞,而一看就是工具打出來的。不過,這洛陽鏟據說是民國時期才有的,這地洞可是大清乾隆年間的,那陣子也沒有這東西,難不成這地洞是後來有人進來過?
柳葉看出了我的疑惑,告訴我,這種洛陽鏟雖然是民國時發叫出名的,但是古來有之,大同小異。清代有人就引用過一段文字,說是“驗堤之法,用鐵錐筒探之,或間一掘試”,雖然沒有說出其淵源,但是所謂的“鐵錐筒”足以證明產生清代以前,其作用應該與洛陽鏟差不多。
說到這裡,看了一眼我和大牙,笑了笑,接著說道:“盜墓小說裡寫的東西,都是加過藝術加工的,而且未必要引經據典,有時更是天馬行空。就種探土的工具,在宋代時,就有過類似的記載,當時把檢驗築土時用的工具叫做‘大錐’,當時檢驗夯土質量的‘大錐’究竟是不是與現在的洛陽鏟一樣都是筒狀,能不能帶土,雖然不可知,但是從記載中可以斷定,鐵錐驗土是早有傳承。”
我和大牙對這些以前是一無所知,聽柳葉這麼一說,忍不住的讚歎,有知識,有文化就是好,要不我們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