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後,鄭智突然意識到這裡的主人好像根本就沒有刻意追求古樸、滄桑、歷史韻味等國內其他古村落的常見牌。
這裡沒有其他村寨那種百家千戶密整合排成陣的氣勢,最關鍵的是這裡道路兩邊居然沒有看到最常見的商店。
沒有特色糕點、沒有打銀店、甚至連日雜小賣部都沒有,偶爾幾位坐在門口路邊繡花的老婆婆看到鄭智後,也僅僅很和善的笑後依然低頭關心著自己手中的繡針,沒有讓鄭智聽到在旅遊點最常聽到的要不要帶些紀念品?
鄭智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有些懷念那些喧囂的店鋪、擁擠的遊客、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好像沒有了這些東西,自己所在的地方就不足與成為景區……
我是不是有些賤呢?
鄭智默默的鄙視了一番自己後,好奇的問給自己帶路的楊文理,“楊兄弟,這裡怎麼沒有商品之類的地方?”
“前面有個小賣鋪,裡面有很多東西。”楊文理指了指前面一棟房子。鄭智走近後默默的看了一眼便徹底無語。這裡真的是小賣鋪,幾個木製貨架,上面是油鹽醬醋酒香菸捲紙等生活日用品,如果泡麵算零食、刮鬍刀算電器的話,這裡的經營專案挺齊全的。
“我是說更多的東西,比如我想買些紀念品帶回家。”鄭智見過這種小賣鋪,90年代的農村大多數都是這種小賣鋪,當時有一個更專業的說法代銷點,只是楊哲沒有想到會在這裡再一次見到它。
楊文理明白了鄭智的意思,臉上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