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地拜客聯絡。同時在山上日,又每天都到李林甫家中問候一次。
//
………
《楊貴妃》第六卷(14)
………
他很小心,不過,他對自己處境的憂慮,只有三天,就不再擔憂了,他自多方面調查,據醫生的報導,李林甫生存時間,不可能超過十日。
醫生的判斷很接近,在楊國忠回到長安的第八天,做了十九年宰相,深為皇帝信賴的李林甫病死在溫泉住宅。
皇帝悼惜這位大臣,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的官銜,由子侄扶靈回都城,喪事很盛大。但是,從前畏憚李林甫的那些官員,在他死後,便紛紛議論了。
李林甫死後,環顧朝廷人才,除楊國忠之外,沒有一個能繼承的,於是,楊國忠代李林甫而為右首,並典任已改名為文部的尚書——文部原名吏部。
楊國忠以侍御史的地位而起,自蜀至京,不到十年,就取得首席宰相的地位,在大唐皇朝的歷史上,這是特殊的,以有史以來計,也是很少見的。
楊國忠無文華,但辦事的才能為大家所稱譽,他是否有宰相才,人們無法忖測,因為他崛起得太快,以往的表現又多方面,總攬天下又如何呢?預測為難了。
楊國忠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短處,他入相和兼領文部尚書後,第一件事是將文部等候著的選人,立刻依資歷而放發任官職,從前,選人在吏部長年累月地待官,沒有人事關係,會待很久,而楊國忠一當政,用最迅速的方法,依年資派給職務,一下子解決了問題。這使楊國忠在中下層官員群中,獲得了非常好的聲譽。
在華清宮,當楊國忠代李林甫為相時,許多人來向貴妃道賀,這與楊貴妃的關係其實是談不上的,可是,人們以楊國忠為楊氏家族的一員而賀,使她有隱隱的不安——
她從不預聞政治,可是,她又明白自己家族中人當了宰相,有些事會迫人來,而她是一個不願多事的人。
華清宮也有一項特出的宴會,那是皇帝邀約所有在山上的楊氏族人,此外,還有皇族中人和一些文學侍從。
雖然是沒有心機的楊玉環,對此,也向皇帝提出:“國忠不是因為我而拜相的,再說,他和我也不同祖父,大家向我道賀可不大好!”
對此,皇帝自然是最明白的,他笑說:
“你們同曾祖,總是一家,不必顧慮,國忠並不是靠外戚的身分取得相位的,至於李林甫,也不因是皇族中人而取得相位,我擇相但問人才,不論出身。”
華清宮有盛會,皇帝在溫泉區歡樂著——而新宰相則在長安城忙著。
長安的天氣今年特別冷,皇帝畏寒,就一直留在山上,直到十二月丁亥日,因於有許多過年的事要處理,才發駕自華清宮回長安宮城。
楊國忠接任相位之後,在短短的時日做了不少事,他是辦事人才,不照儒家理論而行,凡事但求功利和效率,儒士們不滿他的做法,可是,各衙門中積壓拖延的作風卻被改了過來。此外,他又以最快捷的手法查點庫藏,量度歲出歲入,在殘年時,便決定了增加中下級官員俸給的計劃,在以前,這是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辦到的。這些儒士們也無法菲薄他了。
在天寶十二載的新年,朝廷中許多人為皇帝得到一位能幹的宰相而致賀。
從前人稱讚宰相,會用一個賢字,但楊國忠和儒家一些關係都沒有,他所表現的,也沒有儒家所謂的風格。不過,他一上來就做得很好。
這又是一個興旺性的新年,但是,一宗非常事件卻在此時醞釀著,李林甫當權太久,排除政敵的手段很酷,對邊庭的胡將又不假辭色。死後,內外都對李林甫有議論,終於,安祿山唆使被俘虜的阿布思部酋長赴長安上告,謂李林甫曾長期聯絡阿布思,企圖謀反。自然,他們弄了許多證據出來。同時,在朝內,也有人告李林甫。事涉謀反罪的,即使本人身故,依法也要審訊,皇帝循例行事,李林甫的女婿,諫議大夫楊齊宣,居然出面作證,自稱曾得知李林甫和阿布思約為父子——還有人直證李林甫其他數不清的罪名。
於是,死後才三月的李林甫,便獲大罪,所有官爵削去,屍體被從大棺材中挖出,改殮平民的小棺,子侄親族流放,故舊罷斥,朝廷中受連累失官的,多至五十餘人。主持處理這一案的楊國忠,有功,獲封魏國公,陳希烈獲封許國公。
做了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身後卻一敗塗地。
這件事使平素對政治不關心的楊貴妃也為之震動了,她本身和李林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