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其作用大抵為擴充扈從隊伍,納入諸王家甲等,以抑陳玄禮龍武軍之勢,六軍分由壽王李瑁等統率。分六軍事在六月二十日,地為散關。同時,再命穎王李璬先行入蜀部署。

李隆基於六月二十四(丙午)由散關抵達河池(注:河池郡在散關西南,即今陝西鳳縣,此邑在唐代數易名,或河池,或鳳州,為自散關入蜀孔道之一。由道路里程計算,李隆基在散關應休息了三天,蓋自散關至河池,一日可達。)

在河池,蜀郡長史崔圓奉表來迎,李隆基即任命崔圓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由於崔圓之來,報告蜀中豐饒及甲兵全盛(可能崔圓也帶了一隊兵來迎駕),如此,情勢轉佳,李隆基乃任命侄子隴西公李瑀(讓皇李憲〔成器〕之子,汝陽王李璡之弟。文人,品學兼優)爵漢中王、梁州都督、山南西道採訪防禦使。

李瑀赴任,自河池至漢中(即今陝西南鄰),其間冊命受爵等,雖在非常時期,估計亦要兩天吧?赴任途中,計情應先到褒城(屬漢中治,漢中隸於梁州,唐時,梁州曾一度易名褒州,州治在褒城,旋又以漢中為首邑)視察一日,再到漢中,則其到達時,當在六月底或七月初。楊曉如由褒城斜路奔往漢中,應早七八日或竟早十日到,漢中為重鎮,要非亡命者可避匿之所,除非有特別的背景,楊曉似不會愚蠢到留在漢中不走而待李瑀來打殺的;何況,李瑀進爵得官,為李隆基所授予,李隆基自散關入蜀,一路任命,都是為重建本身權力謀,李瑀希承叔父皇帝之旨,亦當不致任意處死楊曉。

因此,楊昢、楊曉二人之死,應該存疑。

又:楊昢之妻萬春公主,後來再婚,嫁楊錡(楊昢從叔),大曆年間始卒。而楊錡前妻則為玄宗太華公主,天寶年間死。萬春公主傳中未提及楊昢之下落。

又次:楊國忠四子,最幼者楊晞,據宰相世系表,官太子中允。據舊新唐書百官志:“太子中允二人,正五品下……”在唐代,京官能至正五品下,是要經過相當年月的。楊國忠雖當權,但依法不可能超擢自己的兒子,何況,太子中允是掌實務的中上級官員,要做駁正啟奏、總司經典等職,沒有相當才學,是不能做的,從出仕至官太子中允,應磨歷十年左右,楊家雖特出,六七年時間總要的。無論如何,楊晞死時,年紀總有三十。據此,楊氏四子,均已婚,且都可能有子女,然而史書俱不載國忠的直系孫輩男女。

楊氏為舉世著名大族,天寶一代,寵顯之盛,無以復加,楊國忠的從弟,事變後皆獲保全,其後且仍能通婚皇室。由此推論,楊國忠的孫輩男女,逃脫馬嵬之難的應不在少。

如果楊國忠的兒子或孫兒女有人逃出,以楊氏之權勢,在混亂中,找庇護者要非大難,應知楊國忠雖為史家列入奸邪大惡,但其人有才,能任事,門下士幾遍天下,史書不免於受成王敗寇觀念支配,和當時實情,必多出入。因此,楊國忠後裔逃出者之一二支或一二人,在道路上與楊貴妃相合,再由某種機緣而合於日本遣唐使,因而東渡,在情理上,也不相悖。再者,楊國忠為相日,其子楊昢為鴻臚寺卿,對諸蕃外使及日本遣唐使等待遇殊優,日本使者在長安者,與楊氏亦必有相當情誼,危難之間救助浮海,要為人情之常。

綜合上述,楊氏在日本留有一支,或亦有此可能。但是,至今在日自稱楊貴妃後裔之人,應為楊國忠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