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九章 正統新政

朝廷準備以福建作為革新場所,想在衛所之中革新,人員可以內外流動。放寬軍籍消除的條件。

也就是說,很多百姓如果不想當兵的話,是可以退出軍籍的。

陛下,還是不知道下面的情弊,恐怕讓士卒可以退出軍籍,恐怕下面計程車卒會逃散一空了。

朱祁鎮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能不知道這種情況麼,朱祁鎮心中自有一番錦繡大明。

朱祁鎮所希望大明的軍隊寧缺毋濫,不過想做到這樣的水平可能需要大明幾代人的努力,朱祁鎮一代人可能做不到,最有可能的就是人亡政息。

不過對於自己的兒子,他是不報希望的,必然是個守成之君,也必須成為一個守成之君,他寄予希望的是大明的各個階層,對於正統朝的革新,不敢說絕對擁護,只要大部分人擁護的的話,新帝登基,也不會動先皇的舊政,如果非動不可,那肯定是這個政策不適合當下。

皇帝豈能不知道大明底層士卒苦。

他們根本就是軍官的奴僕,而且是世世代代的奴僕。幾乎永遠翻不了身,土地被侵佔,糧餉被侵吞,還要他們上陣殺敵,這可能嗎?

如果正統是宣德,鬼才願意革新,老子安安分分,開開心心的鞏固皇權,做自己和天下喜歡的事情不好麼,可是正統不是宣德,甚至連他的兒子成化都比不上。

內有農民起義,接連的自然災害,外有麓川緬甸之流,倭寇擾亂,西北難以控制,北方形成統一試圖滅明,東北見風使舵分一杯羹,可以說正統朝的革新,不是皇帝想,而是百姓想,那些受害的人的想法,如果大明上下不行動,朱祁鎮才不會去改變,政隨勢而變,事由心而生。

所以要求一群一無所有的叫花子,保家衛國,有什麼比這個更滑稽的事情了。

朱祁鎮並不是不知道,一旦試行這個辦法,就會有大量計程車卒逃亡。但是朱祁鎮卻並不後悔。

因為只有離開軍隊的人才會後悔。

有些際遇,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到的。

只有留下的才是能打的,想打的,對於這樣計程車卒,朱祁鎮豈能不善待,之後的一切福利都是後話了。

朱祁鎮既然想在軍制上動刀子,決計不會讓社會輿論形成什麼好男不打鐵。他也不狂妄追求朱元璋所謂的養三百萬軍隊,不費一錢。

對於看似有利無害的事情,朱祁鎮可沒那麼天真,和狂妄。

只要能維持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那麼哪怕每年軍費開支高築,朱祁鎮也願意的。

日後如果養不起,朱祁鎮不介意裁撤,貴在精不在多。

只要一直推動大明的經濟,怎麼怕沒有銀子。

所以,逃離軍隊,只能說他們是一群沒有遠見的匹夫。

衛所制度並不會全部廢除,很多偏遠的地方,各地衛所已經是大明主要的駐防力量,但是作為京營,大明要採用募兵制度,京營就是所謂的三大營,對於此時的三大營能打水分也是十分多的,如果一放開,只怕退出的不在少數。

而大明腹地很多衛所,都會在裁撤之列,既然不能為朝廷提供戰力,改成縣之後,還能為朝廷繳納一點賦稅。

不過,這一切之前提,是朱祁鎮在軍中有無與倫比的權威,超越朱棣,至少是朱元璋那般對軍隊的權威。

朱元璋所說的不花一兩銀子養軍隊百萬,也不全是朱元璋狂妄,這全是靠朱元璋開國之威。

至於朱棣對軍隊的權威是不如朱元璋的,不過對靖難勳貴的權威是很強的。

換句話說,那就是朱祁鎮怎麼將一直把持軍隊的靖難勳貴集團,換成朱祁鎮為核心的軍官世襲集團,其實也不是非要世襲,不過精神傳承是要的。

不是靖難勳貴不好,而是他們阻擋了正統新政,如果朱祁鎮不變革,絕對不會動這群勳貴。

就像朱棣當年,如果他不變革,他是不會扶植靖難勳貴的,如果大明一隻都不革新,也能越來越好,朱祁鎮不介意扎入靖難集團的懷抱。

為什麼不扶植以大明為核心的集團呢,比如於謙之流,所謂的愛國不愛君,這樣相當於把君權置於國家之下,想做什麼都得聽這群人的,因為人家是為了“國家”啊。

把刀遞到別人手中,這種事情朱祁鎮做不出來。

在此之前,朱祁鎮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

如果不是,福建等東南衛所軍在這一件事情上表現的太無力,朱祁鎮也不能順勢推動這樣的改革,哪怕是一個試點。

兩間事情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