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配合東北軍、西北軍作戰,造成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戰則能勝、和則有利的局面。
葉劍英在聯軍參謀團會議上,分析敵我友態勢說,對在軍事上集中主要兵力,到東部正面防線,對付由潼關方向西進之敵,擺成一個鱔魚簍子形,讓敵人能進不能出,進來就把他吃掉!在此期間,葉劍英盡力協助周恩來奔走於東北軍、西北軍和國民黨留守西安人員之間,艱苦工作,維護團結,穩定局勢。
他們看望在事變中負傷的侍從室主任錢大鈞和原陝西省主席邵力子,表示慰問,希望錢、邵兩人以大局為重,說服留守西安的國民黨大員,堅持團結,抗戰救國,幫助解除困境,勸他們派人到南京、奉化與蔣介石會談,搞好各種關係。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9)
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在戰與和的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一直未能得到解決,自張學良被軟禁後且有加重之勢。
楊虎城頭腦敏銳,韜略在胸。
但此時他要統一指揮十七路軍和東北軍,外有重兵壓境,內有和戰之爭,處境日益困難。
葉劍英勸他派人到南京、奉化與蔣介石會談。
搞好各種關係,處理各種棘手問題。
當時東北軍中堅持同中央軍交戰的“少壯”派(主戰派)竟揚言:“向葉參謀長來個兵諫!”他們找到周恩來、葉劍英,長跪不起,大哭大鬧,強烈要求紅軍出兵幫助他們向中央軍開戰,救回張學良。
周恩來、葉劍英反覆勸說他們要以民族利益為重,團結為上,不能“戰禍起於蕭牆之內”,被敵人利用,但他們聽不進去,一直吵鬧不休。
為了平息事端,葉劍英陪同周恩來繼續奔走於東北軍、十七路軍的主戰派、主和派各方,耐心說服仍無結果。
葉劍英出席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團以上軍官軍事會議發表講話,勸說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加強“三位一體”,鞏固統一戰線,爭取張將軍早日返回,共同抗日,收復失地,使我們祖國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強大的國家。
楊虎城也在會上講了話。
會後兩派勉強達成協議:在張學良未回以前,堅決不撤兵;中央軍如再進逼,不惜決一死戰。
到會的40餘名軍官在決議上籤了字。
接著在王以哲家裡又召開三方最高軍事會議,經過周恩來、葉劍英再三說服,最後作出宜和不宜戰、促進和談成功的決定,並決定派代表赴潼關與中央軍代表在和談檔案上簽字。
然而東北軍少數“少壯派”仍然堅持主戰。
2月2日上午,竟然闖入王以哲家中將其槍殺。
“二二”事件嚴重地破壞了東北軍的內部團結,東北軍廣大官兵對王以哲遇害極為憤慨,追查殺手。
西安城內頓時謠言四起,充滿恐怖氣氛。
為了制止事態擴大,周恩來親自到王以哲家弔唁,幫助處理善後。
葉劍英立即派劉瀾波到渭南,向駐防前線的東北軍將領傳達“事件”的經過,宣傳中共中央反對“二二”事件的態度,繼續維護“三位一體”,堅持貫徹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同時,派劉鼎護送幾個肇事者到三原雲陽紅軍駐地,再轉往平津,避免了東北軍內部互相殘殺。
處在鬥爭漩渦裡的葉劍英協助周恩來、秦邦憲日夜奔忙,異常緊張和危險,稍有不慎就會使西安事變的成果毀於一旦。
經過他們一段奮力工作和各方斡旋,終於平息了“二二”風波,不久同南京方面達成了免於戰爭的協議,鞏固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成果。
八、留守七賢莊,完成歷史重任
1937年2月9日,南京政府委派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主任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到達西安,國共雙方正式開始舉行談判。
經過一個月的談判,雙方在許多問題上的意見大體趨於一致,並達成了“三八協議”。
周恩來隨即返回延安,等候與蔣介石直接談判。
葉劍英仍留守西安紅軍聯絡處(後改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與國民黨方面繼續保持聯絡,調整東北軍、十七路軍與紅軍的關係,鞏固“三位一體”聯合抗日的良好局面。
1937年4月15日,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急匆匆飛到西安,找葉劍英磋商蔣經國將從蘇聯回國問題。
蔣經國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赴蘇留學,“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在蘇聯曾發表宣告與蔣介石脫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