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劣窩ЬV蕕哪康模鶴齬佟�

(《魏略》: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後公威思鄉里,欲北歸,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

諸葛亮想做官,這本無可厚非。但多年以後,他卻在《出師表》中對劉禪說了這樣的話:“我原先只是個平民,在南陽耕著田種著地。我只想在亂世中苟且偷生,沒想過要在諸侯裡揚名立萬。”

(《三國志。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以上這句話,曾被很多人認為是諸葛亮“淡泊名利”的體現。但在當時那種背景條件下,諸葛亮實際還達不到那樣的思想境界。他之所以說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是為了強調自己在先主劉備眼中的重要性,目的是為了讓劉禪對自己言聽計從。所以,他緊接著就對劉禪說了下面的話:

。 想看書來

第一篇 臥龍之志(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三國志。諸葛亮傳》)

那意思便是:我本來是想隱居田園,但先主的“三顧茅廬”讓我為之而感動,使我打消了隱居的計劃,於是我下決心要好好報效先主。

由此可見,即便諸葛亮年輕時有過“淡泊名利”之念頭,那也是非常脆弱的,是經不起“三顧茅廬”的。所以有人說,諸葛亮的“躬耕南陽”是一種雅趣,而並非其真正的志向。

形象策劃

諸葛亮的確曾躬耕南陽。但躬耕不代表隱居。他實際上是躬耕南陽,志在天下。所以,人們總能聽見他在吟唱著一首叫《粱父吟》的歌: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為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這首詩意在批評戰國時期齊相晏嬰的“二桃殺三士”。既然一代名相晏嬰都被諸葛亮批判。那麼諸葛亮的志向又是什麼呢?

有兩句話經常掛在諸葛亮嘴邊,一句是:“我是臥龍”。另一句話是:“我就是管仲,我就是樂毅”。

於是,諸葛亮的志向很清楚了:第一,我是臥龍,我不會是一輩子修地球的命;第二,我要做像管仲那樣偉大的政治家,我還要做像樂毅那樣偉大的軍事家。

那時候,幾乎人人都認為諸葛亮是吹牛說大話,但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和徐元直卻對此深信不疑。徐元直曾為劉備效力,他在劉備面前大加讚賞諸葛亮,他說諸葛亮是臥龍,您應該屈駕拜訪他呀。這也直接促成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發生。

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還有一個人,叫司馬德操。當時他是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孔明、龐統。他這樣誇獎這兩個人:“世間識時務的儒生精英並不多,而這精英中的精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臥龍孔明,一個是鳳雛龐統。”

“臥龍孔明,鳳雛龐統”是一個叫龐德公的人的發明,此人乃司馬德操的好朋友,是襄陽地區的名門望族。另外他還有兩個身份:諸葛亮姐姐的老公爹、龐統的親叔父。

當然,得到龐德公的認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說為了結交龐德公,諸葛亮經常在其床下長拜不起。

龐德公是一個形象策劃大師,他不僅包裝了“臥龍孔明”和“鳳雛龐統”,也包裝了一個司馬德操,他稱司馬德操為“水鏡”。什麼是“水鏡”?像水一樣透徹明淨唄。也就是說司馬德操善於識人。由善於識人的“水鏡先生”去推薦“臥龍”、“鳳雛”,又有誰能不相信呢?

(《三國志。諸葛亮專》: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三國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