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資制鵂遙��健笆朗露疵鶻匝�剩�飼榱反錛次惱隆保�鋈撕妥鍪露家謊�侵直�蟮難�啊�

尚諾集團(我愛卡)董事長兼執行長塗志雲接受採訪時,就曾談到去世界名校學習的收穫:“1997年,我去了斯坦福商學院,斯坦福給了我一場徹底的創業洗腦。斯坦福的創業精神非常根深蒂固。那是個創業大本營,人人拿著計劃書,不是在找投資,就是已找到投資,要不就在創業投資公司工作。受環境影響,我先在美國的網路營銷公司Digital Impact做兼職,後來從學校休學全職工作,成為公司的營銷科學家。”

5.能夠與人溝通合作

著名的勵志大師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係。”中國相關的流行語則更多,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就是說善於與人精誠合作才能順利地取得成果。

我們如何積累人脈資源?如何保持人際關係的資源?一個創業者如何招攬人才建立忠誠的團隊?一個僱員如何融入一個團隊,如何在這個團隊中受歡迎?……

在處理人際關係,與人溝通方面,我始終信奉儒家是了不起的專家。《論語》裡,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真真說到了與人溝通、合作的大智慧和根本原則。將自己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推己及人”,而非以自己一時的狹隘心態與人相處。以開放的心態體會他人內心,替他人先想到,別人自然也會從心底接受你。

溝通需要心態的開放

我在加拿大留學時,暑假曾在加拿大帝國銀行專案貸款部實習。對於一個在大公司的實習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接觸人,接觸上級、同事以及來來往往的客戶。因為實習生大多做協助性的事,透過接觸人才能感受到大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薰陶,學會如何與上級和同事交往,如何在部門和部門之間溝通,以及如何對待客戶等;另外要學到更多的東西,也必須得到那些正式員工的幫助。

第1章 心態開放(7)

但是,實習生往往實習完就離開,將來未必共事,因此,不少同事會“忽視”實習生的存在。這就需要實習生以開放的心態和姿態主動與人打交道,才能達到實習的目的。我在帝國銀行實習結識同事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員工餐廳午餐會時去認識人,主動跟人聊天,並瞭解銀行的工作。當時負責指導我工作的是一位肖姓加籍華人經理,我們的關係就處理得非常好,他精通銀行業務,待人熱情,也因此給了我不少的幫助。

我們生活當中常有的誤區,就是把寬容當成利人損己,不願意理解別人的難言之處。實際上,這是一種尋求長期利人利己的雙贏戰略。就算不能達成協議,不能進行合作,因為理解和了解,也可以為下次合作保留機會。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沒有圍牆的學校

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讀書時的驚訝。當時驚訝的是一個很普通的細節,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被稱為“加拿大的哈佛”,MBA教育排名加拿大第一、全球第十,但這所名校居然沒有圍牆,一座座古老的房子隱身於道路、樹木、社群之間。

在國內,校門和門牌向來是競比“硬實力”的重點。國內從中學到大學,鮮有不設圍牆的學校,許多大專、中專、中學甚至採取封閉式管理。

後來,我遊學歐美,發現不只是加拿大,美國、歐洲絕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圍牆,學校通常與社群融為一體,“哈佛園”可算是特例。美國的國會和白宮,也只用灌木或者鐵藝間隔,並不阻擋建築與社群的融合以及遊人的參觀留影。這也讓我常常想起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一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許多人常常問:中國學生為什麼比西方學生普遍要聽話、內向、被動、循規蹈矩、個性意識差、缺乏創造力?換句話說,為什麼西方學生總要顯得開放一些?

“圍牆”就是回答。

中國從封建時代到計劃經濟時代所積蓄的“圍牆”文化,存在於社會各個領域。有客觀的體制原因,也有許多主觀原因:譬如基於私利,許多個人、部門、企業希望透過“圍牆”形成自己的壟斷利益。

當年為中國加入WTO經歷唇槍舌劍的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就曾舉例說:行政審批和行業壟斷中存在的問題是國家開放意識成為主流的最大阻礙,很多人反對開放常常是為了自己個人、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