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有在西北剿匪、威名素著的洪承疇,此戰關乎興廢,乃抱病啟程渡遼河。據《實錄》載:“鼻衄不止,承以碗,行三日方止。”將至錦州時,先令多爾袞在高橋安營,以便進駐。多爾袞恐有失,請太宗駐駕松山、杏山間,實已繞出敵後。觀乎《實錄》中記載太宗之言,一則曰“不來,切勿輕動”,再則曰“近則迎擊之,倘敵兵尚遠,先往迎戰,貽累於眾,即與敗無異”,可知完全是採取守勢。如果不是朝臣奉旨促戰,相持之下,吃虧的應該是清軍。

洪承疇佈陣的情況,據《太宗實錄》載:

是時敵人於松山城北乳峰山岡結塞,其步兵於乳峰山、松山之間掘壕立七營。其騎兵列於松山東西北三面,合步騎共號十三萬。其領兵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李輔明、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及副將以下共二百餘員。癸亥,明總兵八員,率兵犯我前鋒汛地,我前鋒軍擊敗之,又合鑲藍旗護軍追擊至塔山,獲筆架山積粟十二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洪承疇功罪是非(2)

據《全遼志》,乳峰山在錦州西南七十里,中峰如蓋,東西十二麓,拱城(按:指松山城)北向,憑山拒守,復以騎兵列陣於松山東、西、北三面,則當面之敵,不過南面高橋的清軍,眾寡之勢判然,但運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