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完顏守緒死於察州,則連宋璽的下落亦不明瞭。
元至元三十一年,御史中丞崔彧由故官拾得之妻處購得一青綠玉,四寸方,三寸厚,經監察御史楊桓鑑識篆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為即秦璽而進獻。其實此即宋哲宗朝奸臣假造的“傳國璽”。此偽秦璽至元亡,順帝挾之走沙漠,猶自誇“我有傳國寶”。其後不知所終。
至於清太宗所獲自察哈爾一璽,非元順帝挾以北走的偽秦璽,而是另一唐朝以後所制,為元順帝走沙漠時所失落的玉璽。《清史列傳?多爾袞傳》:
有元玉璽,交龍紐,鐫漢篆曰:“制誥之寶。”順帝失之沙漠。越二百餘年,有牧山麓者,見羊不食草,以蹄撅地,發之乃璽,歸於元裔博碩克圖汗,後為林丹汗所得。至是多爾袞令額哲獻於上。
據此可知,由察哈爾發現的玉璽,非宋璽,非石氏璽,非晉璽,更非秦璽,清史鐵記太宗得“傳國璽”者皆妄。但此璽為唐以後所造,而來自元宮,則確鑿無疑。
征服察哈爾,皇太極建立大清(1)
至於太宗征服察哈爾,則為得以亡明的一大關鍵。當時滿洲三面受敵:西面的明軍;東面的朝鮮;西北的察哈爾,明朝稱之為“插漢”,為內蒙七大部之一。其中尤強者三部:一為科爾沁,居內蒙東部,當遼東之北、黑龍江之南,與滿洲密邇;二為鄂爾多斯,居內蒙西部,河套之中;三即察哈爾,居內蒙中部,包括今熱河、察哈爾、綏遠等地。在此三部中,察哈爾更為強中之強。
科爾沁酋長姓博爾濟吉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