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黎佐天和季常都是一愣。這等於秦旭變相的告訴他們,他同意遷都,只是這城中數百萬百姓也不能丟,要他們想出一個合適的辦法來保護百姓的安全。如果能想出來好的法子,秦旭會同意下詔遷都。
秦旭要讓大秦重新屹立,中華是秦旭唯一所能依賴的後方。在往後地征服歲月裡,秦旭還要將過剩地中華人口都遷移到西方去,這是計劃中的一環,不能改變。可如果今日因為自己遷都,突圍出去卻落下了咸陽的數百萬百姓,這事一旦生,中華十幾億人立即會與大秦離心離德,之前解都之圍,保住中華半壁江山所積攢下來的一切威望都會成為一場空。秦旭當然不能這樣。大秦也不能這樣。
“臣等明白!”
終黎佐天和季常都對
無奈地道。
這時,一名太監突然急匆匆地從大殿側沿路上奔來。腳步輕盈,沒有半點聲響。只是如今大殿早已空落落的,他的腳步再輕,也不能掩蓋身影。所有人的眼光一下都看向了他。
“陛下,夷狄領有書信一封呈遞吾皇!”
秦旭一怔,頭頂皇冠上地琉珏也晃動了一下。
“遞上來!”
“諾!”
趙宏忙輕步上前接過書信遞到秦旭的案上。
這是一封沒有信封,只是一張白紙簡單折成方形的信件。
一開啟,一筆雄勁大氣的字型出現在秦旭眼前。
“恭問大秦三是皇帝陛下安:陛下與我方地戰鬥已經進行了十天,傷亡都有目共睹。我的孩子們在流血,而貴軍將士也在不斷消耗珍貴地生命。我以上帝之名誓,這種慘是我國以及我本人最不願意看見的。所以,我向尊敬的大秦三世皇帝陛下做出如下建議:
一,貴軍與我軍立即停止戰爭行為。
二,貴軍派出代表與我軍就雙方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磋商。
三,我軍願意撤到二十里亭以展示這次建議的誠意,也希望尊敬的皇帝陛下能命令貴軍撤離到方夢雲澤等地,不要再攻擊白虎口。
以上。敬等佳音。
聯軍統帥:羅文斯德曼
大秦歷昭武元年五月二十一日”
看完信,秦旭緩緩摺好,半晌沒有說話。
這封信是兩軍交戰以來,羅文斯德曼最謙恭地一次對話。雖然他是以書面形式出現的。之前地兩次的城牆會見,羅文斯德曼都是一副戰勝地姿態面對秦旭。雖然言語中沒有一個詞語侮辱過秦旭,但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還是讓人能感覺到他對秦旭地輕視。
但這封信卻完全改變了這種態度。
先它的敬稱是“大秦三是皇帝陛下”,不再是“大秦皇帝”。其次,它的落款採用的是大秦歷,而不是西元曆法。最重要的是,信中說會退兵十里,給雙方空出一個空間,而且顯然聯軍打算親自先做到這點。誠意不言自明。
如此謙恭的姿態出現在秦旭眼前,不得不說,秦旭的心裡突然一陣輕鬆和興奮。
羅文斯德曼肯放低姿態,那說明這場該死的戰爭也許真的快結束了。雙方都在拼意志力。咸陽城內的糧草快撐不下去了,而聯軍又何嘗不是?
咸陽郊外的農場牧場早在備戰階段就被季常下令收割的差不多,而戰馬大量的戰馬也該裝備給部隊了,即使有剩餘的戰馬也絕對不夠幾十萬人連續吃十天的。聯軍從榆林一路奔殺,估計壓縮食品早已消耗不少。西安他們又沒能拿下,自然無從補充。靠著那些搶劫來的食物終究是撐不了太久的。
糧草的匱乏也許是羅文斯德曼想要和談的一個原因,而更大的原因恐怕是昨夜剛剛趕到的大秦龍驤軍!
大秦第一軍團龍驤軍的回援代表圍攻白虎口的秦軍增加到了九萬。這個數字是聯軍所能承受的極限--聯軍此時所剩的軍隊不到十一萬了!大量的傷兵,無數的屍體已經讓羅文斯德曼無比頹喪,若不是忌憚著秦旭那句“不要降兵,不要俘虜,一旦對敵,殺無赦”的誓言,估計現在聯軍早就投降了。
這些情況,秦旭是根據推測出來的。十天的戰鬥,秦軍死傷共兩萬七千人,幾乎是一個軍團都打沒了。而聯軍,傷亡數字絕對要高出秦軍兩倍。在加上一路從榆林戰鬥下來的傷亡,差不多就是這麼多人了。
秦旭嘆了口氣。終黎佐天和季常早就等煩了,又不能表示出來,聽見秦旭嘆氣,以為聯軍又在信中刺激了他,都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諸位愛卿,羅文斯德曼決定於我軍和談了,你們看如何啊?”
說完秦旭把信交給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