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氣,雪最大的那一年,齊腰深。”
“可不是,想想咱南京城都齊腰深的雪,往北走,還不知多嚇人呢。”
“只盼著天竺新羅這些地方能種出更多糧油菜蔬來,加上自家少少收成,把這些年捱過去。”
“正是,既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好轉,便唯有眾志成城而已。”
孟約曾在現代的網路上看到過這樣一番話,說是清朝滿人入關,把能死敢死肯死,不要性命也要堅持心中信仰與義理的仁人志士,都屠殺得一乾二淨,從此中國便把錚錚鐵骨與凜凜氣節一同作了陪葬。聽著左近的交談,孟約想,丟掉的也許不止是鐵骨與氣節,不然,為什麼時風世俗會每況愈下。
“阿孟姑娘,今兒還當你不會來吶,這大冷天的,姑娘家家的幹嘛出門,別凍著自己。我家中閨女,一到冬天恨不能拿棉被鋪了地才肯下來走動,幸而早兩年改了地熱,這樣才總算能把冬天捱過去。”
“我倒還好,羊毛料也擋風,回頭不給令嬡也多做幾件羊毛料的,羊毛衫羊毛褲也極好。”羊毛料沒有大力推廣是因為如今除御供,還是供軍***戶部採買制官服。孟老爺已經把織羊毛料的技術都交給織造府,但是吧,織造府也一時也轉不開供應,孟家的織坊就是再擴大,也沒多少貨能拿到市上來賣。
“這倒曉得,如今差官們冬日裡都有兩身,是挺暖和,只是市上難得找見幾家賣的。”
所以,要大力發展電力呀,等到紡紗和織布都能用上電的時候,必能敞開了供應。只是南京的水電站都才剛選好址,工學院還在做設計呢,譙郡的水電廠,目前也剛夠供應電燈電扇之類的,再大暫時還辦法。
說話間,大家夥兒都進了戲樓,臺上常抱雲已經扮上,出來衝大傢伙拱手道謝,這是常抱雲的習慣,逢戲開場前必上臺來。打過招呼,絲竹聲起,風雨飄搖的繪景幕布,襯著今天的天氣,很讓人覺得有點冷。
今天的戲,演的是風雨飄搖中的菊下樓,在寫戲文時略作了改動,菊下樓是祖上留下來的產業,如今查清後被官府歸還。葛衣老僕喜極而泣地告訴太祖時,太祖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哭出來,每天吃吃吃的日子太開懷,以至於他一相屋他還得做菜,就悲從中來。
英魂們吐槽道:“往日官家手藝妙,煎炸烹煮樣樣行,而今接手菊下樓,必是……蒸蒸日上氣象新。”
太祖:“若欲求死,朕自好心,成全爾等。”
英魂們:“官家且住,吾等已死得齊齊整整。”
太祖:……
臺下戲迷票友:看來這菊下樓是別想好啦。
第三九九章 日落西山紅霞飛
《菊下樓》這部戲,要說最大的影響,大約是南京城裡的好飯館生意好得連壞天氣都擋不住。當然,重慶江邊碼頭的菊下樓就更不用說了,自《菊下樓》開演,就有戲迷票友問,是不是真有個菊下樓,一聽真有,真是恨不得打飛的去吃。
還有票友笑問孟約,收菊下樓什麼好處,居然肯為其寫傳,第二場戲出來,沒人問了。風雨中破破爛爛的菊下樓,連油鹽醬醋都不齊全的菊下樓,廚房裡端出來的面連狗都嫌棄的菊下樓……這分明不是收了菊下樓好處,而是菊下樓的飯菜吃過後不滿意才怒而掀翻桌子。
所以說,文人,尤其是筆桿子硬的文人,斷斷不能得罪。
對南京人,甚至是所有大明百姓來說,《菊下樓》都只是一部雖然會讓他們饞,卻並不至於太驚奇的戲。不過,《菊下樓》上映同時拍攝的戲曲電影,卻終有一天會令整個世界都驚奇。
是的,在孟約努力為了讓後輩子孫,沒法用“大吃貨帝國子民”自侃的時候,《菊下樓》很快就將飄洋過海,去到那些前人曾造訪過,或不曾造訪過的土地上發散它的魅力。
“常兄,你刀工真好。”
常抱雲正切著墩沒工夫跟孟約閒搭話,那邊梁禮光拍著呢,旁邊的小學徒來答的孟約:“常先生練了四個多月,從馮先生來起,常先生就向馮先生請教。馮先生說他們做學徒那會兒都是從切墩開始的,光切墩就切了三年,常先生道他這也沒法練三年,能練幾個月是幾個月。練到現在,馮先生都說演戲足夠了,常先生還是天天練呢。”
要不怎麼有些人僅是戲子,有的人稱大師,有的人則是宗師呢。不管幹什麼,但凡肯下苦功夫,即使不能征服最高峰,也能到高處看雲生足底:“說起來,這些日子還得多謝馮先生,要不是有你我們這戲還不知道怎麼演呢。”
馮林笑著點頭,道:“也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