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太多,就是太祖到過現場,也很難從中審問出那個狡猾的真兇來。
第三幕戲,真相大白於天下,兇手伏法,臺上臺下皆歡欣之餘,太祖終於發現了他時不時晚上變成小孩的原因:“咦……這些兇手,朕竟皆遇過,在白日裡,或有交談,或有接觸,竟無一漏,莫非……原因竟在此。”
因不能確定,太祖便道:“下回再變,便見分曉。”
第一場戲便結束在常抱雲立身公案旁的這句“下回再見分曉”中,臺下戲迷票友:……
手裡有瓜子花生的,恨不能全砸上臺,臺上大小角兒已經下去,眾人就看樓上孟約的包間。孟約也在看臺下戲迷票友,“嘿嘿嘿”地笑著:“真不怪我,我繪本可不是這樣安排的,繪本的第一本是結束在再次有案發生,太祖變身小孩,並思量白天都和誰說過話,跟什麼人有接觸,並具列成名單中的。”
所以,這鍋理所當然是曹仲侖的呀。
一旁被塞一嘴狗糧,還要背鍋的曹仲侖:“這樣賣我,下回我可不給你寫戲本了。”
“別,我錯了,都怪我還不行。”孟約可不能沒有曹仲侖這個御用編劇,她還指望著編劇大大趕緊幫她把電影臺本寫出來呢。
臺下戲迷票友們不見到孟約怎麼會走,今天沒什麼別的槽要吐,只有對戲結束在這裡的不甘:“阿孟姑娘,你是越來越不厚道了,想當初《閨門令》時,從不會把戲卡成這樣。”
孟約:我好想告訴大家,那時候還是內閣首輔楊廷禮幫我寫戲本,楊首輔可不是刀片廠出來的,惟曹仲侖才是。
“這樣大家就能飽含期待等下場戲了嘛。”
眾人:算了,看你是個孕婦,我們就不嚴重抗議了。
“那什麼時候有《緝兇錄》的電影看,我覺著這戲,在電影上看可能更刺激,不過,小孩能看嗎,我覺著這戲會嚇著小孩。”
“放心,拍的時候我們處理好的,管叫小孩也能看。”孟約還是喜歡全年齡段的戲,全家大小相攜出門一起看,多溫馨。
“什麼能有。”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孟約:這得等拍完錄好音再說,放心吧,到時候一定給你們個大大的驚喜。
第四三一章 歸咎於命運,怪責於社會(二更)
按慣例,三更是早八午一晚七~明天還會有三更奉上喲~
排戲的時候,原班人馬拍電影,準確的說,拍連載半月更劇。
拍之前,就知道這回的戲要錄音,而且要對得上口型,光為這,電影學院又新開設了兩堂課,一堂官話課,一堂臺詞課。官話由國子監派出博士教導,臺詞課則由常抱雲的師兄來主講,雖然人家已經久不登臺,那是因為支撐不下來一場戲,但講講課是沒問題的。
常抱雲的師兄,哪個都比常抱雲牌大,來講課誰人不服氣。
“阿孟姑娘,還是感覺有些不足之處。”
“什麼不足,指電影還是指別的什麼?”
“戲班裡的學徒也好,成名成家的角兒也好,真正讀完蒙學的都不多。涉及到電影的一些知識,任憑工學院的學員在臺上怎麼講,他們也不是很能聽明白。電影學院不止有演員,還有將來要做導演的,還有影畫師,燈光師,及服裝道具師。不說別的,只說燈光,學員們講得口沫橫飛,下邊聽得暈暈陶陶,根本像聽天書。”這些分門別類,還是孟約分出來的,所以常抱雲脫口而出也是導演演員道具燈光。
孟約光只聽常抱雲講,都能想象到那畫面,工學院的學員們都是受過嚴格的學院教育的。大明的教育分蒙學和學院教育,蒙學一般為五年類似小學,學院教育類似初高中和大學。和很多蒙學都沒讀完的戲班學徒相比,工學院的學員們少說受過整整二十年的系統教育,便是最後成了工科男,人家的文化課也槓槓的。
且不說其他,就說學員們的外語水平,孟約這樣受過大學教育的,都只能望洋興嘆,寫個大大的服字給他們,可想面知,學員們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以後,也要讓孩子們讀完蒙學,再受幾年學院教育,然後進入電影學院來學習。或者電影學院也可以直接招收蒙學結業後的學生,從基礎一點點教起,既教學問,也教演戲,如此一來問題才能得以解決。至於眼巴前的問題……暫時讓會的先學,不會的安排學別的吧,不要耽誤了。”學問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塞進人腦子裡的,眼下要緊的是解決就業問題,畢竟從前他們在戲班每月有月錢可拿,學徒雖然少卻也同樣足夠養活自己。
常抱雲也是這樣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