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兄怎麼了?”
有人連忙過去攙扶,此時,宮門忽然緩緩開啟。
百官們立刻閉上嘴巴,站回自己的位置,這道宮門開啟,便預示著大朝會正式開始了。
一名中年太監從裡面走出來,用又尖又細的聲音大聲喊道:“諸臣覲見……”
李易在朝臣中極為靠前的位置,走進宮門,透過長長的甬道,一路之上,除了腳步聲之外,沒有任何的雜音,直到走入大殿,回頭望去,人群依然是黑壓壓的望不到頭。
大朝會是參與官員最多的一次朝會,除了京都的官員權貴之外,各地的地方官也會上朝,這是他們大多數人一年中唯一一次上朝的機會,獎懲褒貶,升遷謫降,也都在這一次了。
老皇帝一如以往的姍姍來遲,李易注意到,到如今,他原本挺起的脊樑,已經徹底的彎了下去,與其說是坐在龍椅上,不如說是靠在龍椅上。
以他如今的身體狀況,其實已經不適合再參與到這種極度勞累的場合中來了,但對於一位皇帝,若是連每年一度的大朝會也不能參加,這個皇帝,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每年的大朝會,大都是同樣的流程。
景帝今年沒有說多少話,自有宦官按部就班的依照流程進行。
除了開始幾項儀式性的內容,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便是地方官員以及朝廷各部的述職。
各地官員需要稟明這一年內自己治下的稅收、人口、經濟、教育等情況,這有關他們來年的升遷和考核,六部這一年來在大力推行改革,自然也要稟明這一年所取得的成果。
李易很耐心的聽了近兩個時辰,景國這幾年來所取得的變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有了長足的進展。
當然,這其中的一條條一樁樁一件件,幾乎都是他和明珠經過詳細的討論之後敲定的,取得這樣的成果,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隨意的瞥了一眼前方,便在人群中看到了李軒。
和神采飛揚的齊王相比,李軒則顯得有些無精打采,某一時候抬起頭和李易對望了一眼,目光略顯空洞。
李易移開視線,不再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