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方面的內務副官是蔣孝鎮,是他侄孫輩(從中尉升到少校級);夫人的內務副官叫斯紹凱,平時穿藍色長衫,沒有軍銜。還有兩個下手,客來送茶點。有中、西廚師各一人,不對外。有一個40多歲的健壯外國保姆料理房間、保管衣物以及諸如給小客廳換透明紗窗簾布等,但不做洗衣服之類的下手事。宋也有私人秘書,所以她也有秘書室。女秘書的能力和學識素質都好,但外表都是其貌不揚,這或許是做妻子特有的心理。 1938年3月,宋美齡辭去了航委會職務後,即去香港,三姐妹在一起,微服去一家豪華的飯店察看民情,看到那些富商、經理、貴婦、小姐們依然還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便設法動員這些人有錢出錢,為祖國抗戰貢獻力量。1940年,三姐妹在重慶時也是共同在做救濟工作。 蔣介石和宋美齡請客吃飯也是常有的事。菜餚是普通的,有些人出來後說吃不飽。這裡當然有拘束感的原因,但也與飯菜不豐盛有關。在宋美齡的廚房裡沒有過多的酒肉,都是按少量、新鮮配置的。蔣介石在用度方面也較節省,若有部下請求濟助,最多隻批200元,就算是面子十足了。宋美齡選購衣料,總是跑上好幾家,問明價格,擇合意的地方去買。宋美齡處事仔細,也注意小節。 有一次,外收傳送一封從美國寄給她的信,見信封上一張郵票被扯去,她立即查詢,經外收發胡某承認是因為集郵而犯下錯誤,並且送上原物,也就未予處罰。他倆的私人信件,都經各自的侍從秘書(又稱隨從秘書)拆閱送呈,一般批件也由侍從秘書加封,若密件、急件均另打記號加火漆印,外收發有所疏忽立即能查出。宋對蔣的公務之外所謂“家務”內助也很熟悉,處置得體。如1933年、1934年間公務繁忙,人少事多,侍從人員常由深夜工作至天明。她作為第一夫人,許多內外事情都得兼顧,所以每日作息時間安排有序,不浪費分秒。她有許多外國寄來的刊物,每日必看報紙。她對文學、音樂造詣較深,對美國曆史及世界名人傳記都注意研究。她的中文也相當好,毛筆字型頗似蔣介石,但較秀美。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和廣東話,也講普通話。 宋美齡對蔣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響。午休時間均由內務人員放留聲機,唱片皆是小提琴獨奏,都由宋美齡親自選好放在盒內;留聲機在臥室門外,直到開門時才停止放片。宋美齡不在時,蔣也有這習慣。 對住房的講究,宋美齡作為一個家庭主婦,總想把自己的小家庭安排得寬敞舒適,而且更講條件。除了出去在外地臨時住上3間平房或樓房將就一下外,她自然想要一個永久性的像樣的公館。 宋美齡有幢陪嫁房子,在上海賈爾業愛路,正房縱深頗長,樓下有一個大客廳,容40人不擠,也可放電影。這幢房子本是外國人的花園洋房,是宋家買過來的,在上海並不算是最好的,是法租界住宅區裡靠馬路的兩層樓洋房,小柚木條拼嵌的地板。向西延伸一排二層樓10多間下房,花園面積大於建築面積3倍,有小溪橫貫草坪,溪闊3米,東側安放小石塊,可徒步跳躍而過。灌木叢中,間以假山,取自然園林式佈局。室內佈置除應有的大小沙發、茶几外,牆上掛的畫頗精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大山人畫的春、夏、秋、冬四幀花鳥條幅。意境逼真,確是神品。  '返回目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最後的蔣夫人宋美齡(4)(圖)
這座房子蔣介石總共住過六七次,最長一次也住不上兩個月。無論蔣去南昌、重慶、昆明、貴陽……宋美齡有時是稍後趕來,有時先期回來,這種時候宋總是單獨在這裡住上一個時期,並和兩個姐姐敘敘家常。 1950年宋美齡到臺後,除了做婦女工作外,還一直在從事繪畫。她用均勻的筆觸描繪優雅的花卉。她畫的淡墨山水,細緻得像布魯塞爾的花邊。她說:“我晚上未能入眠時,就畫畫。”宋美齡在臺灣主要協助蔣介石從事各項工作。直到1975年蔣介石去世,她離臺赴美養病為止,前後在臺灣整整25年之久。 蔣介石步入老年後,健康水平明顯下降。1972年3月,他因患前列腺炎動過前列腺手術,之後轉為慢性前列腺炎的宿疾。同年秋天在陽明山遇到一次車禍,從此健康一蹶不振。1972年和1974年,蔣介石先後兩次由患感冒轉而引起肺炎,病情較重。而且,由於長期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大量使用抗生素藥物,以致細菌抵抗藥效能力增強,治療他的疾病頗為困難。1975年1月9日夜,蔣介石在睡眠中發生心肌缺氧症,經急救轉危為安,但病情毫無起色。1975年4月5日晚11時50分,蔣介石去世,終年88歲。 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