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房的兒子呢,還是仍舊算七房的兒子?這搞得稱呼上都沒法算。

吳知雯點頭受教,又說了幾句話,吳若釗等人已經回來,見了一番禮。吳知雯看弟弟比從前高了好些,眉宇間已經是成家男人的模樣,不由得心裡大慰,說了幾句話,便拿出信來遞給吳若釗。

吳若釗略略有些訝異。按說周立年若是有什麼事,前頭寫信來的時候就可以說,或者讓吳知雯捎句話也成,何必再特意讓她帶一封信呢?想著大約是女婿有什麼要求不好對吳知雯啟齒,便特意拿了信到旁邊廂房裡去看,只看了幾行,他臉色就變了。

信裡並不是對吳家有所求,甚至根本沒提到吳家,信裡寫的是他懷疑齊王已經不在封地,並列舉了一些蛛絲馬跡。齊王的封地在成都府,周立年卻不僅在成都長大,更因為行商走遍了整個成都乃至近旁的渝州,也不知他是怎麼做到的,根據他所列舉的線索來看,齊王確實可能已經悄悄離開了封地。

除了這些線索之外,信中並沒提到別的話,甚至沒有要求吳若釗將這些線索告知朝廷,但吳若釗捏著這信,手卻微微有些發抖。他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這封信的厲害?吳家素來是不參與立儲之爭,只忠於九龍寶座上的那一位。即使吳知霞被點為太子妃嬪,吳家已經是太子一黨,那也是因為皇帝做出了決定,將吳家送上了太子的船。但周立年——他的這個女婿卻是主動參與了進來,大膽地向太子示好,將寶全壓在了太子這一邊!

目前來看,太子似乎是穩操勝券了,但他一日不登基,一日就不能算塵埃落定。可是翻過來說,畢竟齊王已經就藩,若是沒有真憑實據,太子也不能主動挑起爭端。現在有了這封信,太子就有了動手的理由。可是以吳若釗的眼光來看,太子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對付齊王,而是儘快繼位。此時若起爭端,萬一皇帝覺得太子對兄弟不慈,那反而要弄巧成拙。周立年這封信,成則有從龍之功,將來飛黃騰達皆自此信始;反之則是一敗塗地,若將來齊王登基,治他一個滿門抄斬毫無問題。自然,倘若真到了那一天,吳家也跑不了。

吳若釗緊緊地握著那封信坐著,直到吳知霄悄悄走了進來:“父親——”

“你看看這個。”吳若釗深吸口氣,將信遞給了兒子,“依你看怎麼辦?”

吳知霄看完信也皺緊了眉,半晌才道:“依兒子淺見,須將此信呈交太子。”若是不交,吳家是兩頭討不到好,萬一因此使太子缺少警惕失去大位,那吳家就完了。

“為何不是呈交陛下?”吳若釗抬眼看著兒子。

吳知霄苦笑:“若呈交陛下,妹婿私自窺探齊王,居心叵測的罪名是跑不掉的。”若不是有心窺探,如何能得到這些線索?皇帝再怎麼為了天下安定著想,也不會喜歡有人去揣測懷疑他的兒子。即使最後證明這些懷疑都是對的,皇帝心裡照樣不舒服。皇帝不舒服了,你還想舒服嗎?

吳若釗深深嘆了口氣:“這封信,還是送去郡王府吧,讓郡王給拿拿主意。”

☆、186 山雨欲來風滿樓

對於周立年;綺年有類似的擔憂。並不是擔憂他站錯隊;趙燕恆與太子是牢牢綁在一條船上的;當然是越多人支援太子越好。她擔憂的是周立年這種激進的態度;就像當初他不顧吳若釗的反對一定要去參加春闈一樣。甚至吳知雯回京城養胎,還把家裡人都帶了回來;未必不是他的一種態度。

不過這些話她都沒跟趙燕恆講,因為趙燕恆現在要擔負的壓力比她重得多,她能做的,也就是把王府裡管理得井井有條,讓他不必為了後宅的事煩心罷了。

“丹園那裡沒什麼動靜?”將到產期,綺年覺得腰是越來越容易酸,但為了生產順利,她仍舊堅持每天在院子裡走一圈。

豆綠垂手跟在她身後;恭恭敬敬地答道:“那邊倒是說過讓奴婢伺機給王妃下個絆子,但奴婢說王妃身邊的人跟得緊,找不到機會下手,那邊只罵幾句奴婢沒用,也就罷了。”

“也就罷了?”綺年重複了一下,有些懷疑。秦王妃真的死心了?還是因為被禁足確實有本事也無處施展?想想大長公主,想想秦家,綺年覺得沒有那麼樂觀。

豆綠有些惶恐:“奴婢不敢撒謊。”

“也罷,院子裡看緊些,到了那天,除了穩婆之外,其他各院丫頭們統統不許入內,你們必須有兩個人緊緊跟著我。至於你——”綺年看一眼豆綠,“在我生產之時驚慌失措險些弄錯了藥,打發到莊子上去就是了。”

這就是給了出府的理由,豆綠大喜,撲通跪下來給綺年磕頭:“奴婢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