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那還不練倒立呀?音樂有講究。最後要注意就是舉止。宴請的時候舉止,吃飯那個舉止。比如和客人吃飯的話,我們餐桌上講幾個忌諱,四個不準。第一讓菜不夾菜,你可以讓,嚐嚐,別夾,你不知道他愛不愛吃,你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蟲子,你夾了他就得吃,這有強迫服務之嫌。剛才講了關心有度,而且有的時候夾,你要是筷子不乾淨更麻煩。有的同志這樣處理一下再夾,整死他,不衛生,你給他八筷子不等於罰他八口唾沫嗎?讓菜不夾菜。第二祝酒不勸酒。你可以講,我們為兩國人民的友誼,我們為兩個單位的合作來乾杯,他愛喝不喝,不要強迫服務。第三不當眾整理服飾。別在人家面前拾掇自己。有的同志吃飯,系列化動作一氣呵成。首先解褲腰帶,然後拽下領帶,接著捲袖子,土匪下山。最後一個禁忌,宴請時在外人面前吃東西不發出聲音,特別在歐美西方國家人的面前吃東西不發出聲音。他們有個不大好的說法,說吃東西發出聲音是豬的基本特徵。國際交往是講慣例,這慣例有時候你不講就比較麻煩,所以我講外事禮儀,我是強調它的規範性、物件性、技巧性。
最後作為總結,想跟各位講一講國際交往禮儀的一個基本原則——三A規則。第一個A接受對方。所謂接受對方就是你跟別人打交道時,如果不是原則問題,不是什麼國格、人格、黨紀、國法大是大非的問題,一般性溝通,要有這樣一個理念:客人永遠是正確的,客人沒有錯,不要尋釁滋事,找別人毛病。第二個A,重視對方。欣賞的重視,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賞的重視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視他找人家毛病。那天一個同志跟我講了,說金老師你挺精神,但你有個問題,你背比較駝。我說我沒辦法,我這出過車禍,我腰直不了。“那你牙比較黃。”把我氣壞了,我說“我又不咬你,關你甚事?”你不能讓人家不高興。我們這裡說的重視是欣賞,比如接過名片一定要看,為什麼欣賞?為什麼客人來了要“坐、請坐、請上坐”?欣賞,為什麼要使用尊稱?欣賞。第三個A是什麼,讚美對方。有一位著名的行為科學家,美國著名的學者喬治枚奧先生說過,“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發現別人的優點,實際上就等於肯定自我,那說明你寬容,說明你謙虛,說明你好學”,他強調這個。所以我們在國際交往中,你在適當的情況下,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所長。很高興能跟各位介紹了一下涉外禮儀,那我們就到這裡吧,謝謝各位,再見。
節慶禮儀
央視國際2005年05月09日14:12
主講人簡介:金正昆教授,1959年出生,浙江東陽人。知名禮儀與公共關係專家,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共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與公共關係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等。
內容簡介: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中秋節、聖誕節、春節、情人節……
其實這些節慶日,就是禮儀的大考場,稍不留神,也許就會貽笑大方。
在這個社交繁忙的季節,人們互相拜訪,或者去遊覽名勝風光,甚至出國旅遊,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處處都合乎禮儀,在任何場合都受歡迎的人呢?v米v花v書v庫v ;www。7mihua。com
只要您記住了節慶禮儀的法則,讓禮儀成為自己的生活習慣,這樣在各種場合上都能應付自如,盡情享受與人交往的樂趣了。
今天,金正昆教授開啟禮儀的備忘錄,為您在節慶日裡的人際交往支招,幫您速成節慶禮儀。
(全文)
各位好,這一講和同志們來談一談,關於節日和慶祝日的禮儀,我們簡稱節慶禮儀。
簡而言之,節慶禮儀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約定性。它有規定的時間,第二,我們注意到節慶禮儀,它有非常明顯地民俗性特徵,絕大多數節慶來自民族習俗、來自宗教習俗,禮儀的一個出處就來自於習俗,古人講,禮出於俗而俗化為禮。很多禮儀其實是來自於約定的習俗。節慶禮儀的習俗性很明顯。比如中國人過大年初一,要走親訪友,拜年,吃年夜飯,諸如此類,這個習俗性很強。最後一點,我們看到節慶禮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地域性,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這個禮儀的習慣是不太一樣的,具體來講,我們學習節慶禮儀要講什麼呢?在我眼裡其實是七個字,衣、食、住、行、訪、談、送。
第一個方面,我們來談談,你做客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逢年過節走親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