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了自海州衛、蓋州衛、三岔河起,經遼陽、瀋陽到開原、鐵嶺、北關止的七百餘里邊牆(關外長城);還修建了新城7座、墩臺100餘座、糧倉17所。三年之內,積穀30萬石。透過整頓軍務,使邊軍實力大盛。

他的“合縱連橫”也搞得很好,與女真葉赫部及蒙古各部關係都不錯,使得努爾哈赤感到壓力甚大,不得不退縮,以求和好。

努爾哈赤剛興起的時候,明朝人大多都看不起他,甚至有人認為他還不抵江南一富家有實力。但熊廷弼一眼就看出:遼東將來的大敵,就是這個努爾哈赤。當時有人評說道,熊廷弼制定的遏制戰略,後來如能全部實現,則努爾哈赤“終身老死於穴中而不敢動”。

可惜,他後來與遼東巡撫(省長兼軍區司令)楊鎬意見不和,不久被召回,調往南直隸任督學。他一走,“遼東方略”就再也無人理睬了。明朝之敗亡,這是不為人所注意的一大關節。

由於他身上有武人作風,所以當了督學也是一副武夫作派。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因杖死生員芮永縉被彈劾,丟了官,回鄉一待就是7年。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遼東經略楊鎬督四路大軍進攻後金,其中三路大敗,損兵折將。朝廷這才又想起熊廷弼,趕緊起用他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命他宣慰遼東。熊廷弼受命後,兼程來京,但朝廷卻又遲遲不給他關防文書,他只能在京城乾等著。

到了六月,努爾哈赤攻陷了開原。熊廷弼憂心如焚,上疏請急赴遼東,並要求大權獨攬,以避免多方牽制。萬曆帝這時候大概是急了,馬上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並賜以上方寶劍——你願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七月,熊廷弼離京,在赴遼東途中得知鐵嶺失陷。進入遼陽後,更是差點兒沒把他氣暈:遼陽已半是空城,官紳大都逃離,留下的也都人心惶惶。

熊廷弼此行應變的身手果然不凡:一路上他不斷命令逃民返回原地;一進遼陽,就逮捕了有退縮之意的知州李尚皓;又斬了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以祭奠開原、鐵嶺死節將士。三下兩下,便初步穩住了軍隊和民心。

。。

“六君子”案和蒙冤的名臣熊廷弼(3)

此時他得到情報,說是努爾哈赤要乘勝攻佔遼陽。如果如此,明軍現有的實力根本無法抵抗,熊廷弼便多次上疏,要求朝廷派兵遣將,發給軍器,補充戰馬。他日夜督促士兵造戰車,制火器,加強防務。他還斬了貪將陳倫,撤換了紈絝子弟、懦弱無能的總兵李如楨,以振奮軍心。

就這樣也還是不行,熊大人索性玩起了孫子兵法,他把守瀋陽的絕大部兵力調到遼陽,大饗軍士,擺開陣勢,佯裝要進兵。

努爾哈赤雖然經常品《三國》,但此刻還是中了熊大人的空城計,在疑慮重重之中,沒有立刻進攻遼陽。

你不來,我就要忙了!熊廷弼趁機加固了遼陽城防。另外還有更絕的:他不滿足一般的嚇唬,還親自出馬,與總兵賀世賢率精兵一千,踏冰冒雪,突然出現在已被努爾哈赤佔領了的撫順關前。熊大人坐在馬上,虛張聲勢,以鞭指點地形曰:“某可營,某可伏,某可戰”,故意讓後金的哨探聽到。

努爾哈赤聞報大為恐慌,以為熊廷弼真的要衝關了,連忙砍樹堵山口,運石頭整修關隘,累得滿頭冒汗。熊廷弼卻以此贏得了時間,繼續大修遼陽城。三個月後,一座城垣壯固的遼陽城赫然雄峙於遼東,防衛形勢為之一變。

努爾哈赤這才回過味兒來,跌足不已。

熊廷弼用兵如神,決不是虛名。他算準了努爾哈赤進攻遼陽必出撫順關,就在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的四、五月間,親自督修瀋陽、奉集兩地城防,用以扼住撫順,然後命令總兵官賀世賢率兵三萬去守瀋陽、柴國柱率兵二萬去守奉集。剛部署完畢,六月十二努爾哈赤就兵分兩路進攻這兩個地方,都被明軍擊退。八月,後金又以六萬大軍進犯瀋陽,熊廷弼親自督陣抵抗,又讓後金白忙了一場。

熊廷弼不僅把努爾哈赤玩於股掌中,還提出了能夠徹底剿滅後金的“坐困轉蹙”戰略設想。大致的方略是:將遼東的明軍分為四路,置於靉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河這幾個點上,每路3萬人,相當於能攻能守的獨立戰區,各路相互策應。

這樣,既能組織快速反應部隊,消滅後金零星擾邊的小部隊,又能在農忙季節對後金境內進行頻繁襲擾,使之不得耕種,日見睏乏,然後四路兵馬可相機同時進徵,一舉滅掉這個遼東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