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倒了,倒得竟無聲無息。
王安這一死,魏忠賢眼睛猛地一亮:客巴巴的見識絕非女流,內廷這不是全部擺平了!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揚眉吐氣的日子到啦!
魏忠賢是個苦出身,發跡之前沒少受折辱。這些老賬,今朝全都要清理。那個在他去四川的時候告了他一狀的徐貴,就被他找了個名目害死。
據說,當年在四川把他倒吊起來的礦稅總監邱乘雲,也是他搞死的。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撤消全國礦稅,邱乘雲此時也回了京。魏忠賢已是秉筆太監,特地派了一個外司房太監李茂春去南郊迎接,邱乘雲便順手賞了李茂春30兩白銀。
魏忠賢聽說,禁不住流淚,說:“當年我被徐貴坑害,他僅僅才送我十兩路費!現在這麼隨便一賞,就是給我的三倍了!”說罷,嘆息不止。
時過不久,邱公公也死在了魏公公的手裡。
內廷官場的一棵老樹被他挖倒(3)
自此之後,魏忠賢一帆風順。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十二月,他又兼了惜薪司(負責宮中柴炭)、供用庫(負責宦官食米)、尚膳監(負責御膳、宮內伙食)的掌印太監,此外還掌管了皇店“寶和店”。
到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末,魏公公又兼管了東廠,更是氣焰萬丈。在衙署內掛匾,上書“朝廷心腹”。皇帝更是賜密封章一枚,令其有事上奏可蓋此印加密,恩寵無以復加。
他在自己身邊,也很快培植起一批強悍的爪牙。王體乾、李永貞、石元雅、徐文輔,皆死心塌地之徒。
魏忠賢雖是個睜眼瞎,但記憶力極好,他掌管國家中樞政務,居然也有獨特的一套。檔案他看不了,自有王體乾等五人每日替他批答。這夥人一大清早就起來上班,批完奏疏和內閣擬票後,由王、李、石三人輪流念給魏忠賢聽。王體乾主要負責講解。魏忠賢聽完以後有什麼想法,再與幾個人商議。
等到皇帝早上起來上班,還是那幾個人念給皇帝聽,凡是需要改動、批駁的,他們早就在奏摺上掐了指甲印。唸完後,由王體乾提出建議,某處應如何改,某人應如何處分。
天啟帝略作考慮,就親自提筆修改。魏忠賢則根據記憶,對不同的上疏人或褒或貶,添油加醋,以左右皇帝的情緒。
即便如此,魏忠賢還是擔心會有遺漏,每天晚上夜宴結束後,都要專門到客氏的直房去,兩人密商,檢查白天各項處理是否妥當。
這麼一搞,每天在向皇帝彙報時,王體乾便不假思索,隨口能答出“某票可以”、“某票應改”,居然也井井有條。
他們建立了一個類似內閣的機制。為了專權,也不怕累,數年如一日絕無疏露。外廷的大臣們對這批閹黨發起的任何攻勢,都會在這裡消解乾淨。
但魏忠賢確實又是一個文盲在治國,這並不是誇張。按例,天啟皇帝即位後,為了避皇帝的“名諱”,各衙門的印章上凡是有“由”“校”兩字的,都要改鑄。而東廠有一方大印有犯諱的字竟然四年了也沒改,外人也不敢指出。後來劉若愚發現,報告給魏忠賢。這位魏公公聽了,怔了怔,道:“真字(楷體)我尚不識,這印上的篆字怎能識得?”
然而這樣的事,並不影響他牢牢把持朝政。
大明註定有此一劫——魏忠賢這架絞肉機,到此時,才不過是剛剛轉動起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攤上個荒唐皇帝是他的至福(1)
魏忠賢的得勢,我們看到現在,大致可以看明白了。總結起來,就兩條:一是運氣好;二是策略對。
策略方面,前面我已經講到一部分。無論是客魏聯盟,還是魏忠賢的那個“宦豎內閣”,在應付政敵方面,謀劃都相當嚴謹。先打哪個,後打哪個,對方的軟肋在哪裡,一清二楚。出手的步驟也是經過協調的。尤其客氏,雖是女流,但記憶力又超越魏忠賢之上,所出計謀,滴水不漏。
甚至當今有史家認為,魏忠賢在史上留有如此之大的惡名,唯客氏不為人知,是不公平的。
相比之下,他們的對手雖然很強大,但整體上失於粗疏,似乎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賭命的戰役。史載王安“器宇嚴毅,鶴立昂宵”,劉若愚更是高度評價他“讀書極博,品極高,守極介,性極為骨鯁,有大臣風”。這是一箇中國古代罕見的好太監,可是這些優點,並不能保證他的勝利。在###中,疏忽、超然與過分的寬容,都是他的致命弱點。
移宮案發生後,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