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發出的感染力,遠遠超出對社會的直接審視所引起的思考。反過來說,又更深層次地剖析了歷史。
在手法處理上,謝晉的影片慣於煽情,如《天雲山傳奇》和《牧馬人》中,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平凡善良人的讚美,對人性被扭曲的痛惜,及對社會的深思。影片重人物性格的刻畫,但有些格式化,表現是好壞清晰,愛憎分明,情節在社會與人物命運之間周旋,使觀念溶於劇情中,從而闡釋內涵。但在之後的《芙蓉鎮》及《老人與狗》中,藝術處理上有些改變,已少了幾分矯飾,多了幾分超然。人物性格層次化,對心靈的冷靜剖析時,產生間離效果,使觀眾能更多體驗內涵。如邢老漢的心理流程變化便很生動,臺詞不多,但用心在說。相對比,逃荒女這個角色心理波動較大,形成反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開放式的結局,一方面,開放式結局能較完美維護悲劇色彩,體現主題;另一方面,又營造了一種懸念感,讓觀眾關注老漢與逃荒女及狗的命運,雖然編導用意不在於此。
在《老人與狗》中,導演有意淡化了戲劇矛盾,較多的展示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使影片處於戲劇化與散文化的兩難中。在當今的電影市場,觀眾需要是多層次的,但總歸是要一個“情”字,這較適合中國觀眾。就《老人與狗》來說,迴避較強的戲劇衝突,並缺少較強的故事性,很難適應市場。藝術性需要適當的表達方式,同時更需要認同。1994…6…6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畫魂》,有畫無魂
傳記片難拍,難在演義與歷史的差別,難在刻畫人物與敘事的結合。影片《畫魂》明顯處於這種尷尬中,顯得蒼白無力,平淡乏味,有畫而無魂。
藝術是情感的滲透,韻味的交融。《畫魂》中,編導力圖展示出身卑賤的潘玉良,衝破舊的禮教,經過個人奮鬥,從*成為著名畫家的坎坷經歷,並把創作意識放在“畫之魂”上,這是高明的。但事與願違,影片始終沒能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總被迫跟著歷史來演繹平淡俗淺的因果故事。在妓院一場戲中,名妓“千歲紅”被捧上了“天”,又在嫖客*的爭奪打鬧中入了“地”,之後才讓處於“龍套”地位的玉良“唱主角”。這其中看不到玉良及“千歲紅”等人內心世界的演變過程,有的只是媚俗的生活*,而缺少女性心靈特有的閨閣空間表露,更沒有無情感交流。玉良與潘贊化有著真摯的愛,由於她深愛他,所以她假借他之名寫信。這時,她內心是痛苦複雜的,難以割捨的愛折磨著善良的本性。編導處理這一細節時,簡單地將繪畫與受冷落結合起來,並不時有些爭風吃醋的表露,使得人物心理前後矛盾。繪畫應是潘玉良的精神體現,凝結著她善與愛的天性,及生命的苦難體驗。她從*成為畫家絕非偶然,這背後應是一顆歷盡滄桑並善良純真的心,或許更為複雜,體現在畫中的是一種必然,這便是畫之魂。但在一系列浮華的情節中,它彷彿已被遺失了,剩下就只有機械的述說,“畫之魂”的內涵卻並未深刻體現。
對題材的理解,影片缺少整體把握。影片中由畫中小橋疊畫出水鄉實景,由畫中歡慶舞蹈引出玉良,這幾處很有創意。影片中不時又這樣的精彩閃現,如妓院中訓練*、玉良的戲曲演唱、她與大太太的感情衝突以及與王守信的真摯情誼。但這些較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素材沒能被充分地利用,好似散落的珍珠,淹沒在平淡的情節流中。潘玉良與潘贊化及王守信的感情是兩條明線,影片沒能使之與“畫之魂”這條暗線緊密結合。影片結構鬆散,無形中消解了人物獨特的個性,整體效果從而趨於平庸。1994…6…14
冷眼旁觀《王先生之慾火焚身》
從創作形式及創作觀念上,張建亞導演的影片《王先生之*焚身》與他的上一部影片《三毛從軍記》可以說同出一脈。同是由漫畫中改編演繹出來,較完美地用電影語言體現了漫畫的意念和精神,在喜劇的基調上把握住諷刺與幽默,去掉了矯飾與浮華,力求在荒誕中體現藝術與觀念的現實內涵。與精緻流暢的《三毛》相比,故事性較強的《王先生》略顯粗糙,但在藝術與觀念的探索上耐人尋味。
來源於漫畫形象的王先生,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打扮得土洋結合、有舊文人氣的小市民。他與同樣善良但有點愚呆的好友小陳無意中救了一名歌女,於是在社會與家庭及心理的興奮尷尬中演繹一出“英雄救美人”的喜劇故事。編導結合喜劇命題與漫畫的意志精神,似有意又自然而然地呈現出後現代主義色彩。編導巧妙把握人物性格的特點,用了類似《紅高粱》中“野合”及《大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