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的心裡也在動搖。
他在問自己,“既然認識到自己的才能不及李密,也把大權給予了李密,而且李密乾得很好,山寨的業績蒸蒸日上,自己就算放下架子聽李密領導,又能如何?難道就為了面子上下不去,把瓦崗軍分裂開來?”。
而且“李氏當興”,李密這小子經歷如此不同凡響,說不定真有天命在身,自己輔助於他,也是順應天命,有何不可?或與還可成為開國*、封王授爵,也說不定。
於是在瓦崗只住了幾日,翟讓就在“開國功臣”的衝動下,率軍西進來投李密。
瓦崗軍再度勝利會師了!
全軍上下都很高興,除了房彥藻,他是主張除掉翟讓的。
翟讓的到來,李密自是非常高興,這樣就可以避免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分裂局面。而且他對翟讓還是很感恩的,平時還是以寨主之禮對待,以示尊敬。
對於奇襲洛口這樣已經確定的方案,李密也請示了一下翟讓,雖然是走個形式,但也表示自己對翟讓的情義。
密曰:“昏主蒙塵,播蕩吳越,蝟毛競起,海內饑荒。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統驍雄之旅,宜當廓清天下,誅剪群兇,豈可求食草間,常為小盜而已!
今東都士庶,中外離心,留守諸官,政令不一,明公親率大眾,直掩興洛倉,發粟以賑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
翟讓的回答很實用,“此英雄之略,非僕所堪;惟君之命,盡力從事,請君先發,僕為後殿。”
意思很明顯:你決定吧,我跟著你幹,算是間接承認了李密的領導地位。
翟讓的態度在預料之中,李密知道他肯定會同意。
只不過請示別人的滋味確實不好;在翟讓離開的日子裡,李密已經習慣了被別人請示。
權力可以改變絕大多數的人,李密就在其中。
當瓦崗軍奪取天下的夢想插上隱形的翅膀時,一道隱形的裂痕也開始在李密和翟讓之間浮現。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插播】梟雄論
英雄!
本詞語的含義實在太廣泛了,我只能探討一下封建社會時期的英雄。
何為封建社會(1840以前的)的英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這是“青梅煮酒論英雄”之中的曹操的經典話語,也是他對英雄的定義。
張藝謀在自己的作品《英雄》中,把英雄闡述為胸懷天下的人。
這也是中國人對英雄的傳統定義,所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還有項羽、廉頗、蘇武、班超等皆為英雄。
各代帝王將相很多在此列之中,各有大批的粉絲存在。
岳飛、文天祥、鄧世昌、林則徐、鄭成功等的正直不屈的人物更是英雄。
那“梟雄”是什麼?
梟雄者,胸懷野心,素有抱負、有膽有識之人。
失敗的英雄就是梟雄!
這也符合中國2000年來的“成王敗寇”傳統思想。
梟雄、英雄本是同根,皆出於梟雄,勝者為英,失者為梟雄。
三國時期的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等人可謂梟雄;隋唐時期的李密、王世充、劉黑闥、竇建德、蕭鈐、李淵等可謂梟雄,當然勝者李世民是英雄。
英雄和梟雄並無明顯的界限 ,劉備不得勢時為梟雄,佔有兩川稱漢王為英雄,孫權也然,不過曹操多被稱為奸雄。
當然還有一些人陰險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殘殺百姓,誣陷忠良,象安祿山、宇文化及、石崇、高球、石敬瑭、趙高、董卓等人是稱不上“梟雄的”。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梟雄論”,可能和別的看法不同。
梟雄之爭就好比歐冠決賽中的2個對手,能站在決賽的場地上,足以證明兩者誰奪錦標都當之無愧,不論勝負都是無冕之王。但是競技體育是要分出王中王的,那怕是有偶然和運氣的成分在內,比賽的結果只認勝利者。
就像曼聯99年的傷停補時神奇逆轉拜仁,即使很偶然、很運氣,但冠軍是曼聯,這是無可否認的。
曼聯是99年歐洲足壇的“英雄”,拜仁則是“梟雄”。(比喻不是很恰當)
英雄之爭,也總是伴隨著偶然和運氣的成分,但結果只有一個,勝者作為英雄被人銘記,而失敗者只能作為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