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封面人物,把歷史串聯
好奇常常會是一扇窗戶,推開它,可以看到遙遠的歷史景象。
2001年7月下旬,坐在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圖書館裡,我借出1927、1943年的《時代》週刊。從1923年《時代》創刊開始,每期的封面都會選擇一個主題,而且以人物為主。在這2年的刊物上,有2箇中國人是封面人物:蔣介石出現在1927年,宋美齡出現在1943年。
翻閱時,我忽然有了一種好奇:從1923年到20世紀末,將近80年的時間裡,到底有哪些中國人出現在《時代》封面上?
這是一種本能的、職業的好奇。時間匆匆,我未來得及在國會圖書館求證這種好奇,只帶回這2年的刊物上關於中國的報道的影印件。幾個月後,同事袁晞送給我一本畫冊,頓時讓我眼睛一亮:《歷史的面孔——〈時代〉雜誌的封面(1923—1994)》。這正是我想看到的!《時代》70年裡的幾千個封面悉數彙集,為歷史好奇提供了最好線索。
將近80年時間裡,陸續成為封面人物的中國人有:吳佩孚、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汪精衛、溥儀、宋美齡、宋子文、陳立夫、陳誠、吳國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羅瑞卿、陳毅、李富春、###、林彪、江青、鄧小平等。在他們中間,出現次數最多的幾位依次是毛澤東、蔣介石、鄧小平、周恩來,其餘均為1次。還有幾位封面人物雖是外國人,但與中國事件有關,故也可歸於此列,如抗戰期間的美國將軍史迪威、國共內戰初期負責停戰調解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60年代初中印戰爭時期的印度總理尼赫魯、70年代訪問中國的尼克松……
讀過一本專門研究《時代》封面人物的專著《誰在〈時代〉封面上?》,作者列努斯(Donald J。 Lehnus)研究的是1923—1977年封面人物。作者寫道:“這項對2814個封面(自1923年3月3日到1977年1月3日刊出的)的研究已經表明,《時代》的封面是一系列的象徵符號,它們代表著當時國內外事務,代表著美國社會生活,代表著科技與藝術,代表著文明發展歷程的方向以及人類生活的其他各個方面。如果從過去可以推知未來,那麼《時代》的讀者們確信,《時代》的封面不僅僅會繼續關注所有重大的事件,關注在腳下這片土地上進行的探索,還將會繼續展現這個世界上偉大的男女,名揚天下的或者臭名昭著的。54年來的封面都是如此,未來必將延續這一風格,直至《時代》不復存在。”
作者有句話說得很好:“那些經常出現在《時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將被收入歷史課本。”當我排列上面那些中國人物的姓名時,腦海裡浮現的正是風雲變幻、場面恢宏的20世紀中國的歷史畫卷。
有一天,我終於決定推開好奇這扇窗。在旅居美國的友人萬樹平的幫助下,我開始蒐集封面為中國人物、中國事件的《時代》雜誌以及相關著作和資料。翻閱它們,就是翻閱歷史,就是瀏覽豐富多彩的世紀人物畫廊。不同年代出現的不同人物,將之串連起來予以解讀和敘述,我想會是一部別緻的20世紀中國史。
這是一個美國刊物與中國20世紀曆史之間的故事。但在更大程度上,它也是中國歷史自身的故事,一個如何被外面的世界關注和描述的故事,一個別人的描述如何補充著歷史細節的故事。他(她)什麼時候出現?為什麼選擇了他(她)?他(她)又是如何被描述的?甚至,在我看來,有哪些重要遺漏?這些,都將是解讀與敘述過程中應有的話題。
工程浩大,卻充滿誘惑。
我無法抵禦這個誘惑。好奇中,奢望中,開始了我的講述。相對於慷慨激昂和縱橫天下的評判,我更傾心於做一個歷史故事的講述者。
時間在延續,類似的或完全陌生的故事仍將發生。中國的人物或事件,將以何種方式再度出現在《時代》乃至其他雜誌的封面上,那將是未來某一天的講述。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封面中國 第一章(1)
“封面中國”故事的講述,應該從亨利·R·盧斯(Henry R。 Luce)開始。
不只是因為1923年他在紐約創辦了《時代》週刊,建立了一個世界性的媒體帝國;更因為,作為一個美國傳教士的後代,從1898年4月到1912年秋天,他在中國出生,在中國長大,中國一直是他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紐帶,是他的夢想中的重要場景。他以他的方式,延續著父輩與中國的特殊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