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降低企業和個人的長期借貸成本。

3。大量買入私人企業部門發行的債券,目的亦是降低企業債券收益率,亦即降低企業債務融資之成本。

4。積極干預外匯市場,確保美元匯率持續走弱,以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同時提升美國出口企業價格競爭力。

5。同時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寬鬆的財政政策(“雙松政策”),譬如減稅的同時增加貨幣發行量。

概而言之,五大舉措就是“零利率”條件下的“數量刺激政策”:即透過無限量印發鈔票,向市場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遏制通貨緊縮,恢復價格上漲或穩定趨勢,降低真實利率水平,以最終達到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擺脫經濟衰退和蕭條、實現經濟重新增長之目的。

基本的問題是:“零利率貨幣政策”有效嗎?這是一個異常複雜的貨幣理論問題。不幸的是,對如此重要的問題,經濟學家至今沒有明確一致的結論。讓我們從理論邏輯和歷史經驗上稍加闡述。

美聯儲內部研究人員早在2000年就發表過零利率貨幣政策效果之研究報告,基本結論是:“零利率條件下的諸般政策工具具有內在的侷限性,它們的實際效果是非常不確定的。”其一,當經濟金融體系陷入“債務—通縮”陷阱,美聯儲很難有效左右銀行同業拆借之短期利率。其二,當經濟金融體系深陷“債務—通縮”預期之中時,美聯儲左右長期債務收益率之能力則更弱。其三,儘管有研究者認為:只要美聯儲願意無限度擴大其資產負債表(即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總有一天可以實現“通貨再膨脹”。然而,如何能夠實現“通貨再膨脹”,並沒有發現一個明確有效的機制。事實上,債務—通縮“負迴圈”的關鍵機理就是正常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完全崩潰。“零利率貨幣政策”的諸般手段無法有效恢復正常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當然,經濟學者似乎發現了“零利率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機制。第一是心理機制,“零利率”條件下,美聯儲已經無法改變長期債券的供給和需求了,它也不再期望能夠直接降低長期債券收益率。相反,美聯儲“無限量供應基礎貨幣”之明確訊號,卻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債券收益率(譬如抵押貸款支援債券)與國債收益率之“利差”。因為,只要市場人士相信有一個買家承諾無限量收購企業債券或相關資產,風險溢價(特別是流動性風險溢價)就會下降,上述“利差”自然相應收窄。過去幾個月美國債券市場“利差”之走勢,似乎證明此種心理機制的確存在。譬如,自從美聯儲宣佈購買1 000億美元“兩房”(即房地美和房貨美)自身發行的債券和5 000億“兩房”擔保的抵押貸款資產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S)以來,此類債券收益率持續下降。當然,由於國債收益率同期亦下降接近於零,前述“利差”水平依然高企。心理機制是否真正有效尚需觀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伯南克的美聯儲》 跋(4)

第二是資產組合選擇機制。最近盧卡斯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短文,簡要分析了這個機制。一旦經濟金融體系陷入債務—通縮“負迴圈”,企業和個人的資產組合投資行為立刻發生重大變化。出於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巨大需求,他們迫切希望持有政府發行的債券和政府擔保的資產。他們如何才能實現這個需求呢?首先是出售其他資產以購買政府擔保資產,然而,市場上政府擔保或政府發行的債券非常有限(供給有限),無法滿足需求。投資者怎麼辦呢?他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削減投資和消費,積累大量現金儲備。因此,“負迴圈”過程中,個人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過度需求,乃是造成資產價格崩潰和實體經濟通貨收縮的主要力量。

正常情況下,美聯儲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支出,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國債,放出基礎貨幣。然而,“零利率”條件下,從流動性和安全性兩個指標衡量,國債和鈔票沒有什麼兩樣,公開市場操作等於是等量等質資產互換,無法解決資產供給問題,因而公開市場操作完全失效。此時,美聯儲只有印發鈔票去購買其他資產,即用兼具流動性和安全性之資產(鈔票)來替換流動性和安全性差的資產,以滿足市場對流動性和安全性之巨大需求。如此一來,投資者就不需要緊縮消費和投資支出來累積現金儲備了,也不需要瘋狂拋售其他資產來獲取現金,從而有助於緩解實體經濟的通貨收縮和資產價格的持續下滑。當然,盧卡斯認為主要效果是遏制投資和消費支出的急速下降。

歷史經驗究竟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