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起碼一萬頃麥田,使之面臨歉收甚至絕收的境地。
整個關中一片哀鴻遍野。
無數百姓悵然悲泣。
但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倚。
這場災難,帶來的並非全是壞事。
受災的數萬戶百姓,還在家裡流眼淚的時候,就有著許多商賈,懷揣著大筆的金錢和各種承諾找上門來了。
男人,可以去礦山挖礦,去作坊冶鐵,去工地上幹活。
包吃包住,每天還給一斗粟米,每月在額外給五十錢的工錢。
就連女人,也能去作坊織布,去桑田養蠶。
去年以來,隨著鹽鐵官營政策和移民屯墾政策的推行。
關中的商人,真是一頭載進了一個蜂蜜罐裡面,甜得他們都不想爬出來了。
本來,很多人以為鹽鐵官營會是災難性政策。
但誰成想,實施了鹽鐵官營後,他們的日子反而更好過了。
他們再也不需要為銷路和渠道發愁了。
只要你能生產出鐵器和鹽,大農和少府聯合主導的鹽鐵衙門,眼睛都不眨一下,按照官價,一口全吃。
而屯墾移民,更像一個張開了大嘴的怪獸。
無論是鹽鐵器皿還是衣物糧食,它們來者不拒,全部吞到肚子裡。
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關中的商賈和豪強們,真是幸福又煩惱。
幸福的是,買賣做的太爽了!
只要能稍微保證一下質量,生產的產品,無論是鹽鐵還是其他什麼東西,完全不愁銷路啊。
至於煩惱——大家忽然發現,好像人手不夠用了啊!
關中的人口結構,長期以來,主要就是自耕農和地主階級組成。
偶爾有破產農民,馬上就被少府安排進了上林苑給皇帝老子種田。
多數商賈的僱工,基本都是自己的家奴啊佃戶什麼的。
即使強如田氏這樣的大賈,全族上下加起來,僱工人數也就千把個。
靠這點人,顯然是沒辦法滿足擴大生產規模的任務。
於是,大家眼珠子一轉,馬上就將主意打到了那些受災百姓身上。
在不經意間,資本懵懵懂懂的踏出了它覺醒的第一步——跟農業搶人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