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七十一節 漢匈摩擦

將棉花,變成棉布。

中間需要攻克棉花的種植和選育技術,棉花的紡織技術。

不花個幾年時間去摸索,想也別想。

另外,棉布這玩意要是問世,整個社會經濟都要動盪。

原因很簡單,布帛在此時,屬於輔幣,甚至布帛本身,就是硬通貨。

可以想象,棉布這種堅固耐用,經濟實惠的新型布料要是湧入市場,整個社會,要經受怎樣的動盪!

尤其是那些以桑麻業作為支柱的地區,更將受到致命打擊。

無數的農民會因此破產,甚至陷入絕境。

這就跟後世的地球,你要是某天,人類忽然掌握了核聚變,首先迎來的很可能不是全人類跑步進入星際時代,而是,人類經濟的大崩盤,石油和附屬在石油經濟上的一切,都將崩潰,數以千萬計的失業人口,會把所有領導人的腦細胞耗死。

有些時候,先進的,並不一定能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危險!

劉徹也是如此。

他小心翼翼的推動著工業的發展,而不是擼起袖子,大幹猛幹。

但,經過這一次的成功裝神弄鬼後,劉徹終於可以把步子邁大一點了。

選擇上郡作為棉花的種植推廣試點,是劉徹經過了長達半年的調研後。決定的事情。

因為,此時的上郡,是棉花天然的種植基地。

上郡很窮,土地貧瘠,山林密佈。水資源匱乏,人煙稀少,連匈奴人都不太願意走上郡這條道路入侵漢室,因為得不償失。

這樣的窮地方,是最適合作為經濟作物種植的地方。

將棉花的種植基地放在上郡,也能避免產生類似明王朝中後期。江浙一帶,改種桑樹,發展絲織業,出口創匯,結果。江浙從一個產糧區,變成了一個糧食嚴重依賴外來供應的地區,這樣的問題。

劉徹根本無法想象,要是在關中發展棉花種植業,那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

只要想想,關中糧食缺口,每年從百萬石上升到五百萬,甚至千萬石。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會不寒而慄。

看著王道從足足有三層保護的地窖裡,取出深埋在其中的幾袋棉花種子。

劉徹就不由得有些想著:“也不知道匈奴人現在到那裡了?”

劉徹最後一次得到有關匈奴人內部的確切情報,還是在去年的十二月。當時,在長城腳下與漢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傳遞了一個訊息過來:匈奴西進,督西域十餘國兵,兵臨大宛。

意思誰都能看出來。

這伊稚斜,是指望劉徹發現了匈奴主力西進後。漢軍北上,擊垮佈置在長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當然不是什麼國際友人。親漢親到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要給軍臣拖後腿,甚至讓軍臣的西進計劃失敗。甚至遭受慘敗。

軍臣不敗,伊稚斜那裡來的機會?

至於會不會因此導致匈奴衰落,失去草原和東亞的霸主地位?

這與伊稚斜何干?

就算要考慮這個問題,恐怕也得他坐上匈奴大單于的寶座之後。

但劉徹又不傻。

現在出塞就去跟匈奴人剛正面,或許初期能勝利。

但隨後,回過神來的匈奴,可就不好對付了。

匈奴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與其他在歷史上與漢人爭鋒的遊牧民族相比,匈奴人還有西域這個血袋可以補血,在消耗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漢室一波推出去,要是沒推掉匈奴人關鍵的幾個資源點,打斷它的脊樑骨。

緩過神來的匈奴人,可有的是氣力跟漢朝對耗。

換句話說,只要漢軍一天不能打通西域的通道,切斷匈奴人對西域諸國的控制。

有西域諸國補血的匈奴人,局面再惡劣,大不了跟歷史上一樣,縮排漠北不出來,漢軍也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匈奴人只要不挑釁,不主動入侵,劉徹傻了,才會撕毀和平條約,主動開戰。

但,對於匈奴人的動向,劉徹還是很關心的。

自從去年,劉徹故意讓人將那張地圖傳到匈奴,同時順藤摸瓜,幹掉了匈奴人佈置在漢室境內的許多眼線和情報人員後,劉徹就對匈奴人的西進進展,即關心又擔心。

不關心不擔心是不成的!

萬一,要是匈奴人真的打通了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