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透過鹽來控制。
一如後世米帝,用石油美元操縱全球。
而在現在,整個世界,對於鹽這種白色的結晶體的威力,瞭解的實在太少了。
哪怕是劉濞在吳國,靠著煮鹽、鑄鐵,發展出了能與朝廷叫板的力量。
人們對它的認知,也很少很少。
高冷的貴族列侯們,鼻孔高高向上,甚至懶得去理會,對鹽的生產和銷售,基本都是放任自流。
即使是法家,也一門心思撲在‘盡地力之教’上,沒去理會鹽的問題。
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鹽的作用,大體上跟銅錢、布帛是一樣的。
屬於一種流通的商品,精明一些的聰明人,也頂多以為,不過是個交易的等價物罷了。
認知的不足,見識的不足,就讓劉徹拉開了與他的朝臣們的距離。
在這些人一門心思的在琢磨田稅、人頭稅,聰明一些的人,則最多考慮殺商人這頭肥豬過年的時候,劉徹已經在開始準備,將鹽作為一種戰略物資以及基本等價物,掌握在自己手裡了。
當然了。在現在這個時代,還有一種物資,地位與鹽。相差無幾。
那就是鐵!
現在的漢室,農業發展,需要鐵,軍事裝備,也需要鐵,民生工程更離不開鐵的供應。
作為一種在戰國時期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全新金屬。
鐵,現在剛剛戰勝了它的宿敵青銅。坐上天下第一金屬的寶座。
但離它的全盛時期,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普及度。更是遠遠不夠。
現在,就連漢軍之中,也起碼還有一半的郡兵,依然在使用那些秦代的老古董。
全鐵器化的目標。任重道遠。
但,鐵的普及和全面進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條件已經具備。
它的成本、冶煉技術和鑄造技術,都已經達標,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應用。
特別是,隨著高爐鍊鐵技術的出現,用高耗能和高汙染做代價,漢室,已經具備了將生鐵白菜價的能力。
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
熟讀史書的劉徹知道。在春秋時期,戰國初年,中原各國的貨幣。是以青銅為載體的。
換句話說,在現在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鐵,同樣也可以承擔一部分貨幣的作用。
而鹽鐵相結合,在目前來說,跟黃金差不多。
是硬的不能再硬的硬通貨!
有著這個底氣。劉徹才敢做出大範圍遷徙江都國居民的決定。
不然的話,以統治者的尿性。哪怕明知道會發生那樣的災難,但你要是讓他自己出血甚至要來一次半身不遂,恐怕,他會猶豫,甚至會裝鴕鳥。
劉徹站起身來,居高臨下,看著劉舍,張口輕輕吐出兩個字:“鹽鐵!”
劉徹拍怕手掌,早已經得到了吩咐的王道,捧著一張詔書,站到前臺,開始宣讀:“朕聞之,仁不異遠,義不辭難,今天下雖豐登,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之。然,風暴將襲江都,黎庶流離失所,朕甚閔之。且江都之地,火耕刀耨,生民不易,今遷之,朕懼其飢寒不活,乃命少府,行鹽五十萬石,鐵一百萬斤,致之雒陽,佈告天下,凡有運糧至彭城者,粟米百石,可得鹽十石,鐵兩百斤!”
這詔書一宣讀。
頓時,滿殿鴉雀無聲,無數人心裡的腹稿和預案,統統憋回肚子裡。
大家雖然不瞭解,鹽鐵的威力。
但是,這鹽鐵的價值,卻多少有所瞭解。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坐的都是重臣,接觸的事情多,當然很清楚,百姓生活,是離不開鹽的。
鹽這東西,只要有,就不怕賣不出去。
至於,鐵,就更稀罕了。
在不產鐵礦的許多地方,一鐵難求。
即使是鐵礦產區,鐵的供給也是常年不足。
同樣,這東西,也不愁銷路。
商人們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只要有錢賺,哪怕打斷腿,也要去!
這個事實,大家同樣都很清楚。
這樣一來,自然就會有無數的商人,會運著糧食,前往彭城。
再加上之前已經決定調往彭城的蜀糧和淮泗之糧,江都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甚至,東海問題,也不是不能談了。
而漢室需要付出的代價,卻從先前要砸鍋賣鐵,變成了現在的,不過是一部分蜀糧和淮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