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一十六節 戰前準備(1)

明瞭原始的溫度計。

那是墨家在燒製玻璃過程中的副產品。

雖然,現在墨家依舊沒有弄出真正意義上的玻璃,但他們在琉璃的純化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

於是,劉徹只是稍稍提醒了他們一下。

他們就製造出了用水銀來記錄溫度變化的原始溫度計。

當然,中國人發明的溫度計,肯定不會用西方的溫度計量方式——度。

墨家將溫度計的單位溫度,稱為‘刻’,大概是因為他們在溫度計上用鋒利的刀子,刻下用來標識溫度變化的等長的緣故。

劉徹看過那種溫度計。

很簡單的設計。

大概就是一個相對透明的琉璃管子裡,灌注了水銀。

當外界氣溫下降或者升高時,受到熱脹冷縮的力量,水銀會膨脹升高,或者收縮下降。

因為標尺工具和度量衡方式的緣故,大抵墨家的一刻,相當於後世的兩度多一些。

“居然已經負一刻了……”劉徹看完報告,嘆了口氣。

在長安,溫度還在正兩刻(四到五度),但云中氣溫卻已經降到了負一刻(零下兩度),當然因為材質和計算方式不同,所以,資料可能跟後世的有差別。

但無論如何,這個溫度,都不是中國人所能適應的。

更別提,塞外的氣溫,會更低!

在這個時代,胡天八月既飛雪,是常識。

塞外的草原,八月飛雪,九月就一片白茫茫,到了十月,常常大雪封山,這是常態。

當然,河套相當於寒冷的塞北,要更溫暖一些。

但,不出意料,十月之時,怎麼也會下雪了。

圖朝太祖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全球變暖之前,中國的北國,下起雪來,有時候甚至會在地表形成齊腰深的積雪。

大河(黃河)封凍成冰河,更是常有的事情。

而這對於漢軍的行動,有利有弊。

目前來看,是弊大於利!

“少府的禦寒手套,已經生產了多少了?”劉徹問道。

“回稟陛下,已經十餘萬套……”義縱答道:“這已經是少府的極限了!”

劉徹也點點頭,這確實是事實。

但手套,這個不起眼的東西,卻是現在漢軍出塞的必備軍需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