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一十七節 戰前準備(3)

傳說,當年趙武靈王營建高闕要塞後,巡河而望,見南方的河岸,有鴻鵠飛天,於是,下令在那裡建造一個支撐高闕要塞的基點。

這就是鴻鵠塞。

在偏北,高闕要塞的身後,扼守著北出高闕的要道的蒙氏塞。

傳說,那是蒙恬所築。

為了給陰山守軍提供補給而存在。

而最後一個,則就在高闕之側的陽山腳下。

名為河上塞!

顧名思義,它就是扼守北河的一個軍塞。

當然,這些都是老黃曆了。

匈奴人佔據河套這幾十年,大批的秦趙軍塞都被廢棄了。

秦始皇所建三十四個縣城,現在還留在地圖上的,就剩下三個。

就這三個,還是因為秦人太牛逼了,他們建造的城市太堅固,以至於大自然的風化力量,都無可奈何。

匈奴人一看,就跪下來膜拜了。

將這三個縣城視為有鬼神保佑的城市,然後……

他們拿這些城市,當成了自己過冬的營地。

至於秦始皇所建造的二十七個障塞。

現在,還在發揮作用的,大抵只有五指之數。

然而,可惜的是,包括高闕在內的這四個軍塞,都在這五指之間。

那最後一個沒有廢棄的是扼守著陰山的榆林塞。

自高闕至榆林,秦人的軍塞,沿著大河與陰山、陽山,次第展開,形成了秦長城的最北端體系。

所以,當年蒙恬被逼自殺前,曾說:罪固當死矣,起臨兆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恬之罪!

雖然,這可能是趙高胡亥編造的謊言。

但是,哪怕是謊言,也揭露了一個事實——秦長城是因河、山而建。

特別是在秦長城的北端,秦人透過修建運河,連通山脈,透過構造要塞,改變地貌,形成自己的防禦體系。

近代的大思想界賈誼賈長沙,也曾經說過:(秦始皇)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

這都是在告訴世人——秦人在九原郡,乾的就是改變地理,修改地脈,用人力改造自然的活計。

魏尚等人,都是久於沙場的老將,也自都明白這些歷史。

而且,偵查的情報和訊息,也都顯示了,匈奴人雖然廢棄很多秦人的縣城和障塞。

但他們並不蠢,依然保留了秦九原防禦體系的精髓。

甚至很有可能,秦人留下的這個防禦體系,曾經在匈奴的崛起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東胡人和月氏人不可能沒打過河套的主意。

但他們都鎩羽而歸了。

現在,輪到漢軍來挑戰自己的前輩和先人們用智慧和鮮血建造而成的這個防禦體系了。

所有人都是聚精會神,審視著地圖。

“天子交給吾等的任務是梓嶺、鴻鵠……”魏尚望著眾將緩緩的道:“其中梓嶺之敵,只要他們不冒頭,就且先不管他們,吾等全力拿下鴻鵠塞!”

魏尚伸手在地圖上,鴻鵠塞的位置點了一下。

鴻鵠塞,與雲中郡的關係和淵源非常深。

甚至,雲中之名也來自於鴻鵠塞。

當年,趙武靈王,望鴻鵠于飛,於是在其地建立鴻鵠塞,以拱衛高闕。

最終,又在距離鴻鵠塞數百里外的雲中,建立雲中塞。

最初,雲中與鴻鵠是趙長城的防禦體系的一部分。

甚至,在本質上來說,雲中、鴻鵠、高闕,乃至於榆林,都是秦長城的鏈條中的一角!

對雲中人來說,當然做夢都想收復這個自己的姐妹城。

哪怕,它今天實則已經殘破不堪了。

“鴻鵠塞之敵,請楊郡尉代為介紹……”魏尚也感覺有些累了,於是坐下來。

而他身側的楊喜,則恭身一拜,道:“諾!”

然後,他看向諸將:“天子命我雲中郡兵,取鴻鵠之塞!”

“根據探子以及‘友人’之情報,吾在八月之時,初步計算出了鴻鵠之敵的數量!”楊喜讓人取來繪製好的更清晰更詳細的鴻鵠塞地圖,與眾人觀看。

“在河南,有匈奴四千邑落,約三千五百騎,皆屬匈奴渾邪部族……”

“這些人,且不管他們!”楊喜說道這裡,微微一笑:“彼輩若膽敢螳臂當車,王師,自當碾碎他們!”

雲中眾將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