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必自白檀出!”
欒布的手指,指在了沙盤上漁陽郡與匈奴接壤的東部。
“何也?”他解釋道:“初,燕昭王設漁陽郡,漁陽地廣而無縣,至秦方設漁陽、白檀及泉州三縣。而其中白檀為故秦大塞,有直道中通期間,可供人馬快速通行!當初,臧荼伐韓廣,既先下白檀,以堵燕逆去道,迫其決戰耳!”
劉徹聽了,點點頭。
對於這些歷史,他還是知道的。
事實上,在戰國時期,燕趙兩國的邊郡,都是不設縣的。
這既是為了防備匈奴、東胡,也是出於加強集權的考慮,當時的邊郡,就類似於後世的直轄市,是國君親領,並且在當時,郡與縣是分開的,郡、縣是兩個相對平等的行政單位。
在本質上來說,郡守和縣令,地位是對等的,甚至某位重要的地方的縣令的地位是高於郡守的。
所以,在戰國時期的地圖,邊塞地區,通常都只有一個郡名。
而到了秦代,局面開始改變,秦始皇就是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一個人就管得過這龐大的邊疆。
於是,各邊境開始設縣,並且移民。
這就是郡縣制的開端,從此,郡成為了縣的上級。
但在當時,邊塞地區由於開發程度不夠,人口稀少,所以普遍轄縣只有個位數。
漁陽郡更是隻有三個縣!
隔壁的右北平郡更慘,乾脆只有兩個縣……
而等到了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為了打擊秦帝國的統治,陳勝派遣了趙國人武臣去招撫趙地,武臣跑到趙國,在趙國舊貴族和豪強的支援下,穩定了趙國統治。
這個時候,武臣的心就大了起來。
於是,他派了一個叫韓廣的手下去燕國,想將燕國也吞掉。
哪知道,韓廣一到燕國,在得到了舊燕貴族和豪強支援後,就扯旗自立了,自號為燕王。
武臣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捏著鼻子支援。
後來,秦兵在章邯、王離的統帥下,進攻趙國,趙王武臣緊急向各國求援。
燕王韓廣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派了大將臧荼去支援趙國。
然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項羽在鉅鹿,破釜沉舟,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奠定了自己天下頭號強者的地位。
然後,項羽幹了一件事情,讓韓廣跳腳。
他藉口臧荼有功,封臧荼為燕王,讓韓廣去遼東當遼東王。
韓廣哪裡肯?
於是,在項羽支援下,臧荼果斷進軍燕國,與韓廣這個舊日的主君打了一仗,結果,毋庸置疑,韓廣輸光了一切,腦袋都被臧荼割下來,掛在薊城的城門上。
但問題是——當了燕王的臧荼,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他想來想去,終於想清楚了——現在,項羽能讓我當韓王,那麼未來,項羽會不會讓別人來當韓王,讓我變韓廣?
這麼一想,臧荼就深感大大的不妙。
所以,在韓信進兵趙國的時候,燕王臧荼果斷的跟韓信勾搭上了,背叛了項羽。
讓項羽氣的破口大罵,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小弟,居然會背叛他!
但,項羽哪裡知道,正是因為這樣,臧荼才要背叛他!
不過,臧荼也沒有什麼好下場,降漢後兩年,就因為謀反被誅。
這些事情,現在都被詳細的記錄在了石渠閣之中,作為臧荼本傳的資料以及一些側面反映韓信、項羽的史料。
聽著欒布的話,劉徹也開始思考起來。
白檀縣,這確實是一個很有可能的地方。
但問題是——劉徹覺得,假如自己是軍臣,肯定不會選白檀當撤退的通道。
原因很簡單:兵不厭詐!
白檀這裡太顯眼了,而且與鄺平-虒奚一帶的李广部距離不是很遠,騎兵一天內可以來回。
若軍臣選擇從白檀出塞,李廣又不是瞎子,肯定看得到。
就這樣*裸的將撤退意圖暴露出來?軍臣是想找死嗎?
於是劉徹又問道:“除白檀之外,老君候可還知道,何處適合大規模的人馬進出,卻相對隱蔽?”
欒布思考了一會,說道:“若說隱蔽……莫過於要陽都尉所以南八十里的折衝之地了!”
“其地,濡水出其東南,右與要水相合,三川並導,草木繁盛,自秦以來即為燕國要衝!而且沿要水、濡水南下,可直入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