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喃喃自語著:“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為之……先賢所言,誠不欺我!”
對於這些生長在溫室,不識兵兇戰危和民間疾苦的傢伙們來說,眼前的一切,確實太過刺激和震撼了。
畢竟,書上的文字寫的再多,也不如親眼所見更為真實。
像什麼流血漂櫓,伏屍百萬。
你以為是藝術加工?
錯了!
這是現實描寫!
義縱就記得很清楚,當初馬邑之戰時,在武周塞前,折蘭人的鮮血最終在大地上匯聚出了一條血河。
那是他永世難忘的記憶。
所以,這些小清新們有此反應,其實很正常。
不過……
義縱低頭瞥了一眼小清新們,說道:“命令爾等一瞬之內回去工作,不然,本將當親筆寫退兵信!”
這就是勒令他們強制退出現役了。
這些人聞言,這才勉強打起精神,強忍內心的噁心感。
但,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場景,卻肯定將讓他們終生難忘。
“雖然說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但爾等也當知曉,聖人做五兵,所為何事?”義縱望著他們道:“以備豺狼虎豹,以護衛桑梓,以止暴而已,故我輩武夫,以止戈為己任,而欲止戈,則海內不得不混一,皆奉天子,此春秋之所謂大一統,此先賢之所謂大同也!”
這也是現在漢家貴族和高階將領的共識。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武痴,都是戰爭狂。
而戰爭給人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毋庸置疑,是極為深重的。
尤其是,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和階層,對這些壓力的感受就越敏感。
而諸夏民族自古就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即使是蠻荒時代,三王五帝之時,尚且有‘有苗故事’的傳說。
舜帝修德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
是以高層就想出了這個藉口和理想。
我們作戰,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更不是為了殺戮和征服。
我們是為了弭兵,為了和平而戰。
只要世界大同,天下大一統,八荒之內,*之間,皆為漢土。
這樣,戰爭不就自動消失了?
這樣,人民不就可以永享和平?
如此,豈不就可以止戈了?
便如戰國七雄,年年征戰不休,百姓勞苦不寧,而在現在,四海無兵革,黎庶得安寧。
這就是武人的貢獻。(未完待續。)